|
|
|
胸有高标书自华——感悟书法家王万族先生的“六字”真经时间:2018-06-20 在历史文化名城书法星空中,有一颗璀璨的新星,这个新星就是保定市政协原副主席王万族先生。 两年前,还很少有人知道书法界王万族的名字,而两年后的今天,人们惊讶地发现,王万族先生的书法真的了得。其书法成就,令圈内仁人震憾。在2006年6月6日举办的《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书画展》中,万族先生的六条屏行草书,使参观者眼前一亮,耳目一新。其书气势磅礴,一气呵成,情驱笔飞,意从笔生,肆意挥洒,妙趣横生,潇洒飘逸,开合有度,轻重有序,疏密相宜,枯润照应,相映生辉,起伏跌宕,气韵万千,成为展览中的一大亮点,圈内圈外凡是看过书展的人都翘起大拇指,由衷地感叹其书法成就,确实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探寻他为何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竟取得如此成就,原来,他有其独特的“六字”真经秘诀,即:真爱、真练、真学。请看万族先生是怎样真爱、真写、真学的。 真爱,是取得书法成就的前提条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万族先生取得今天的书法成就,也决非一日之功。还是以他的真爱开始吧。其实,万族先生对书法的挚爱,还要从小说起。万族先生天资聪颖,上小学,就用毛笔写字,写作文。七岁时,就能为村里的父老乡亲写春联。在乡亲们的眼里,村里能写春联,那是秀才才能做的大事,小小年纪的万族竟成乡亲们惊讶的小秀才。父亲更感到自豪,当然倍受赞誉,这种人生价值的实现,在万族幼小的心灵中成为一种鼓舞,成为影响一生的巨大的永恒动力。从那时起,万族先生就对书法产生真爱,且从骨子里爱。 当时,他坚持用小楷作文,在上初中和高中时,他的作文是优秀的,小楷字也是最好的,因此,老师经常作为范文展览,这对万族先生又是一个极大鼓励,从此,便养成了用毛笔字、写信的习惯。对他锻炼最大的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因为他字写的好,就让他写大标语,有时一宿一宿的抄写大字报。参军后由于对毛泽东的崇拜和热爱,他十分喜爱毛泽东的书法,就用毛笔临毛泽东的长征、井冈山诗词手书字帖,有时甚至自己写的诗词也用毛笔写下来挂在墙上,受到同事们的好评。在部队武装部当副政委、政委期间,当很多人对书法的重要作用尚未认识到时,万族先生早已因为对书法的热爱一直坚持用毛笔写材料、写信。转业地方当了县委副书记后,由于繁忙的政务一度停止了毛笔书法的练习,但硬笔书法一直坚持下来,当时的臧振国书记、张春富书记都对他的硬笔书法倍加赞赏。在他与妻子喜结连理的过程中,还有一段字为媒的小插曲,做国办书法音乐教师的岳父,对其书法是给予高度评价的。当时他正在与妻子处朋友的阶段,后来的岳父大人,正是看到万族写的漂亮的书法信笺而劝他的女儿说:“这小伙子错不了,看字写得这样好,肯定是个聪明有为的好青年,能行。”万族先生挚爱书法,书法又使他充分享受的社会的尊重和厚爱,他也就更爱书法。孔夫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万族先生对书法既是知之者,又是好之者,更是乐之者。他深刻地认识到书法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是中华民族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学习古人的书法,决不是单纯地描摩字的线条,而是学习历史上书法大家的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素养、修养、才华,是研究体悟古人的综合素养。从他们的书法艺术中感悟古人的心境、思想情趣和精神追求,研读古人是如何用笔表达他的性情,展示他的志向、气质和政治抱负的。因为万族先生爱至深、情至切,是从心里从骨子里真爱。他把书法作为表达自己思想感情、志向、人生理想的载体,是一种神圣的高雅的艺术。不能单纯地把习练书法当作闲情逸致的修身养性,成名成家的途径,谋生的手段,这是小境界,小视野,小动力,一遇挫折就会动摇,就会放弃。他是把习练书法作为传承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必尽义务,终身追求和不懈奋斗的事业。这样,才能其乐无穷,动力无穷,奋斗无穷,才能动真情、下真劲、练真功、出真效,才有向书法艺术高峰不断攀登的无穷的动力。因此,在他担任政协副主席业余时间稍为宽裕一些后,于2004年6月25日拿起毛笔,正式习练书法起,就对书法的热爱到了痴迷的程度。在这700多个日日夜夜里,所有的业余时间几乎都是在习练书法中度过的。当他写好一幅字,一个非常满意的字,甚至一个好的笔划时,他总是将其挂起来,能看半个小时,揣摩体味,心里那个高兴,那痛快,喜形于色,溢于言表。他说:“书法家薛兰会先生曾说,他的血管里流的不是血而是墨,而我的每个细胞里充溢着的应该全是书法艺术分子。”发自内心的话语,道出了万族先生对书法艺术真爱、从骨子里喜欢的心声。 真练,扎扎实实打造攀登书法艺术高峰的台阶。真练,是真爱之自然,核心是克服浮躁。有的人习练书法是有兴趣时练,没兴趣时停,闲时练,忙时停,断断续续,因此,经常是在一个水平上徘徊。而万族先生不同凡向之处是他的反向思维,逆向行动,他是有兴趣时练,没兴趣时、累时更要练,而且越没兴趣、越累,越要练,锻炼自己对书法艺术的执着追求,自然就下了比别人更多的功夫。越是写不下去时,越是硬写,在常人坚持不了的情况下,坚持下去,就会克服浮躁,把心历练得更加平和,更加沉稳,才能真正领悟书法真谛。有时紧张工作一天累得很了,躺在沙发上实在不想起来。他曾经遇车祸腰挫伤,腰椎间盘突出,疼得厉害,但作为一个有着军人钢铁般意志的万族先生,此时立即命令自己,不能懈怠,必须站起来,写!而一旦他站到自己的书桌前时,立马就有一种喷涌的热情迸发出来,力量充满全身。就是在这种身体又累,腰又痛的情况下,他经常是一气练字到凌晨二、三点钟。有时,即使睡得早一点,当凌晨三点钟醒了,他马上起来又坚持练到上班。去年8月份政协举办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书画展,他的四条屏展出后,人们都很惊讶他这么短的时间能写出这么好的作品,受到了广泛好评和赞誉。学有所成,受到社会肯定,心里非常激动,夜不能寐。时值8月盛夏,他穿着短裤,光着膀子在书桌前挥汗如雨,奋笔疾书,到3点多了,老伴一觉醒来,看他还在那拼命练,就怜怨地说:“人家练书法是修身养性,你这是玩命呀!”万族先生承认,自己真的把书法事业当作自己的生命。此情此景,使他心潮澎湃,即兴写了这样一首诗:“谁家灯光透星空,学子泼墨情正浓。汗水淋漓无暇顾,忽闻家人怜怨声。”录下了当时的实感真情。 万族先生练字,强调心思一定要到,情之所致,临帖就是与古人书法大家进行心灵沟通、感情交流。每当此时,万族先生就对两千多年来精心保留下来书法字帖的古人心存感激,是历代古人不知经历了多少灾荒战乱,能把这些书法艺术瑰宝保留下来,让今天我们去临习,太可贵了。因此,他在习练书法时,总是强调用心向古之大家学习,揣摩,用心去写,像和尚诵经那样,以虔诚的态度去学习,决不能“玩”。他认为,这才能学到书法真谛。 真练,不仅要刻苦,更重要的还要持之有恒,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既然拿起笔来,就要将弘扬书法艺术作为自己终身的执着追求。在这一点上,老岳父的精神给他留下极其深刻地印象。老岳父一生挚爱书法,眼患白内瘴,视力0.2,眼睛看不见,还在用手指揣摩字的笔划,甚至拿着放大镜为村民们写春联,这种对书法挚爱的执着精神从未停止过。万族先生正是以这样的信念,坚持练下去,而且一发不可收,一天不摸毛笔,就觉得生活中缺了什么。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他自信自己有悟性,只要下苦功,铁棒就一定能磨成针。因此,到省委党校学习,他也带上笔墨、字贴,一有时间,他就潜心读帖,从帖中吸取营养,他认为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学书法必须临帖,别无他途。当别人去散步,喝酒时,他就在房间里练书法。春节回家探家,有时临时出差也带上字帖,不打麻将,不喝酒,一心扑在书法艺术的研练中,甚至做梦也是沉浸在那个字写得好,那个笔划不错的欣喜之中。他到底苦练到什么程度,他右手无名指上侧握毛笔处磨出的厚厚的硬硬的老茧可以说明一切。 真学,提高书法水平的理性先导。学书法,重在学习,而学习的参照标准一定要高。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学习的标准一定要高,要学习古代与当代最优秀的书法大家的作品和创作理念,这样才能真正把书法的真谛学到手。不要只与自己过去写的作品比较,有进步就满足,而是要与古代、当代的大家比,拿自己作品的不足,与圈内同仁的优点比,这样越比越觉得自己的水平有距离,就越有拼搏奋斗迎头赶上的无穷动力。标准越高,越勤学苦练,书法水平提高越快。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万族先生则认为两人行,必有我师,这是他虚心向他人学习的科学理念。学书法一定要真谦虚,不要假谦虚,尤其是当自己的书法有了一定的功夫,自己更要从中找到差距,自己写得再好,看看人家王铎、黄庭坚、米芾等大家,就感到差多了。正如他岳父告诫他的:学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天天向上;学人之长,创己之长,才能锦上添花。万族先生就是这样一个真谦虚的人,他的书法成就,已为社会所承认,但他却十分真诚地说:“我所取得的这些成就,有不少书界同仁的帮助,特别是薛兰会先生,手把手地指导,热情的支持,真诚地探讨,非常感谢。” 真学,要踏踏实实学理论,没有革命的理论,便没有革命的运动,书法亦然。为此,万族先生订了《书法报》《书法导报》《中国书画报》,认真研读书法理论文章,每天晚上写字,不写时,就读书法报,有时读到深夜两、三点。学书法理论贵在找出古代书法大家成长源渊,探寻书法发展脉络,然后指导自己习练。在学理论的过程中,万族先生深知王铎源于王羲之、魏碑、米芾,就从临王羲之、兰亭序、张猛龙的魏碑,米芾的行书,张迁的隶书上下苦功夫,从而真正理解了王铎书法的真谛,因而在临王铎的书法字帖时,就得心应手。他临王铎《赠张抱一行书诗卷》的五米长卷,达到了形神兼备、以假乱真的程度。在学习古人中,万族先生下苦功夫是令人感动的,他临的七米长卷有:黄庭坚的《草书渚上座帖》《松风阁》,怀素的《自序帖》《圣母帖》,米芾的行书帖,王铎的行书帖、草书帖,其临书体之多,形神之兼备,态度之严谨,尺幅之浩大,功夫之到家,都令人圈内人惊讶不已。万族先生走到那里学到那里,可谓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仅研读书卷,同时不论到那里出差考察,他都留心学习当地碑、匾上的书法,他认为艺无止境,学无止境。 更为可贵的是万族先生,心中有更高的目标和理想,就是快步追赶古之书法大家,快步追赶今之书法大家,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在有限的时间里,刻苦习练,达到书法艺术的新高度。万族先生师古而不泥古,他认为,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古人,但也要有雄心壮志,赶超古人,不要迷信古人。古人的素质不一定比现在人的素质高。我们应该相信当代人的社会环境,科技水平,文化信息传播能力,人们的知识积累和综合素质比古人先进的多,古人能达到的书法艺术高度,我们经过艰苦的努力也一定能达到。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诚哉斯言! 有这样的宏图大志,有那样的艰苦奋斗,有他短短两年时间所取得的相当高的艺术成就,我们应该相信万族先生此话决非妄言。 附书法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