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古代“三更”是指几点?时间:2018-05-28 资料图 《晋书·天文志》记载东汉张衡(公元78~139)制造浑天仪,在密室中用漏水驱动,仪器指示的星辰出没时间与天文观察的结果相符。仪器上分别装有日、月两个轮环,用水轮驱动浑象。浑象每天转一周,日环转1/365周,仪器还装有两个木偶,分别击鼓报刻。 “更”按现在的说法,可以理解成夜班时间表。汉代皇宫中值班人员分五个班次,按时更换,叫“五更”,也叫作五鼓或五夜。 由此便把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为一个时辰。戌时为一更,亥时为二更,子时为三更,丑时为四更,寅时为五更,其对应如下:
由于古代报更使用击鼓方式,故又以鼓指代更。 《孔雀东南飞》里面有:“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之句。不仅如此,我们电视里常常看到打更人拉着个嗓子喊“三更已到,小心火烛”;太监们常常跟皇帝说:“已经三更天了,该歇息了,皇上。”说的便是这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