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献艺之歌
书法家张木森 “人活着,不能只为了钱,要为国富民强传承民族文化做奉献。”——张木森 大千世界里,哲学家用实践阐述真理;数学家用定义解开难题;文学家使文字成为火热的鲜血;雕刻家用形象竖起了永久的记忆。而他,一位年近八旬的老年人,却以自己老有所为的实际行动,在保定市百姓中谱写着一首献艺之歌! 他今年七十八岁,两道浓黑的眉峰下闪着一对聪慧、沉稳、深邃而坚定的眼睛,粗壮有力的双手插腰,目视着办公桌上的作品沉思。客厅、书房、卧室的墙壁上,挂满了各种字体书法绘画。书房办公桌的上方墙壁挂着一个镜框,上面铭刻着百体千字文列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历在目。 就是他,在全国大赛中荣获“莲花杯”一等奖、“中华杯”银奖、中国“长城杯”金将、“保钓杯”书法名家大展金奖。 就是他,在日本东京国际书道展中三次荣获“秀作奖”,被北京崇阳书画院评聘为院仕。 就是他,作品已走出国门,国内外开始购买珍藏,编入《当代老年书画名家经典怀历》、《中国书画名品精品集》。 然而,也就是他,用十年光阴亲手写出《百体千字文》和《百体千寿图》,世上仅此一人。他就是书法名家,艺名乐禅子,华北电力大学退休的张木森教授。 古人云:“德者,本也。”(《礼記:大学》) “ 义者,天下之良宝也。”(《墨子.耕耘》) 张木森教授获得“非遗”项目牌匾。 (一) 人生最宝贵的是精神,充满着欢乐与奋斗精神的人,永远带着欢乐去迎接雷霆与阳光! 张木森教授,他出身于农民家庭,父亲英年早逝。他是家里的长子,两个弟弟一个小妹;大弟身患抽疯病,二弟年幼弱小,妹妹只有两岁,一家五口的生活重担全部落在了他和母亲身上,日子过得很贫寒。 这样的生活环境并没有影响了他的学习,小学、中学以及大学他的学习成绩都是品学兼优,名列前茅,全班第一,还是班里的班主席。 他十九岁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有了助学金,他勤俭节约,省吃俭用,从不浪费一分钱,把积攒下来的助学金,全部寄回老家母亲的手里,维持一家的生活。 张木森教授的叔叔是聂荣臻部队里的一位秘书,毛笔字写的非常好,他五岁就开始了跟着叔叔学习书法,练习毛笔字。叔叔对他要求严格到了极致,上小学、中学他都是用毛笔写字,抄写作文,练就了一手好书法。他热爱书法,爱到了如痴如醉。在北京师范大学上学期间,他自觉的学习王羲之、欧阳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 、董其昌、文徵明等先賢书法,奠定了坚实书法基础。而且,受到启功一代宗师的熏陶,刻苦努力学习启功先生书法,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被喻为赵孟頫和启功的影子!
(二) “崇高的理想,是人心中的红太阳,它能照亮生活中的每一步伐!” 2000年,张木森教授在华北电力大学退休了,他的时间充足了,对学习书法更加刻不容缓,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学习书法。他认真努力到了废寝忘食,品味古代先賢的书法,临摹启功宗师等现代大家的字体,兼学了隶篆。他说:“学习书画要有松树和竹子的精神,让我们的文化瑰宝长青不衰,节节拔升。别人有的我要学,别人没有的我要有!”他怀着一颗崇高的理想,心中的红太阳,凭借着松树和竹子精神,对书画创作精益求精。他不仅将古人真迹鲜活再现,同时又展现了自己艺术的独特的风格。他的作品《一百二十大寿》、《一百二十鸿福》《梅花篆》、《竹叶篆》》还有一百二十五种篆书笔体写成的《百体千字文》以及“爱我中华”大型创作让人惊叹不止,绝世佳作!有位长者说:“他是藏在民间的和田玉”稀世珍宝哇!
(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