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立冬养生好,一冬病不找”,这六点要记牢!时间:2023-11-08 今日立冬,预示着我们将步入寒冷的冬天。立冬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天明显黑得更早,昼夜温差逐渐加大。进入冬天,对于身强体壮的年轻人来说,可能就是穿厚点这么简单。但对老年人来说,却是值得注意的一道坎,因为寒冷天气,对老年人尤其是体弱多病以及患有“三高”等慢病的老年人来说,危机四伏。上年纪后,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下降,抵抗力较弱,气温的变化以及冷风的侵袭极易导致各种疾病的产生和旧疾的复发、加重。适应冬季的特点,老年人立冬后养生应注意以下事项。 一、饮食宜多温少凉 入冬后要注意多补充热源食物,酌情进补牛肉、羊肉、鸡肉、南瓜、山药、栗子、大枣、核桃等温热护阳之品,增加热能的供给,提高机体对低温的耐受力,以抵御寒冷。冬季也要多喝热水,多喝热水不仅可以滋润喉咙,还可以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热水还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对于防止感冒和保持身体健康大有益处。 二、着装宜驱寒就温 立冬后气温突降,寒为阴邪,常伤阳气,需及时添衣保暖。在冬天,保持身体的温暖至关重要,因此要选择适当的衣物来保持身体的温度。特别是注意保护头、手、脚、脖子、肩膀、膝盖、腰等部位,因为这些部位比其他部位更容易受到寒气的侵袭,因而要特别注意这些部位的保暖,根据天气变化调整日常着装及室内温度。此外,还要注意以下5个时刻的保暖。一是起床时:醒来时不要立刻离开被褥,尤其是室温较低时,应在被褥中活动身体,待身体适应后再缓慢起床。二是洗漱时:洗脸、刷牙要用温水。三是如厕时:夜间上卫生间时应穿着暖和,最好备一件较厚的睡衣。四是外出时:晨练不宜过早,外出时戴手套、帽子、围巾,穿大衣等。五是洗澡时:可用浴霸等设备让浴室充满热气,等温度上升后再入浴。 三、运动宜动作轻缓 虽然冬季天气寒冷,但不能因此而停止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选择一些适合冬季的运动方式,可以让自己在冬天里保持身体健康。立冬后,运动应在早晨阳光出现以后及夜晚到来之前,时间在上午9点半以后到下午4时之前为宜。运动类别宜选择轻缓的八段锦、太极拳、散步等运动,以微微汗出为度,防止汗多泄气、耗损心阳。 四、情志宜平和畅达 冬季养生重在“藏”。冬“藏”即神藏于内,力求精神安宁,含而不露,少私寡欲,避免烦扰妄动,使阳气得以潜藏。遇事节怒,宠辱不惊。冬季天气寒冷,心情容易低落,要学会调控不良情绪,可以通过散步、慢跑的方式来调节,也可以根据自身状况选择修身养性的活动以愉悦身心。冬季万物凋零,阳光照射时间短,褪黑激素分泌增强,容易让人出现情绪低落或抑郁,可以在上午10点至下午3点这个时间段内出门晒晒太阳。每天花一些时间在室外晒太阳,可以增加维生素D的合成,有助于保持心情愉快。适当晒晒太阳,也有利于缓解心情、身心放松。 五、起居宜早睡晚起 进入立冬以后,要尽量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利于阳气的潜藏,阴精的蓄积。冬季睡眠时间长一点,有利于促进体力的恢复。早睡可以养人体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老人起床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以后,这时人体阳气迅速上升,可使头脑清醒。 六、保健宜控温养肾 冬季在五行中属水,而水对应的五脏是肾,因而冬季是养肾的重要时节。合理的温度调节,可以帮助人体更好地发挥肾脏的生理功能。所以立冬时节养肾,应采取以下养肾三法:一是冷面:即用20℃左右的冷水洗脸,可提神醒脑,使大脑兴奋,还可以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二是温齿:即用35℃左右的温水刷牙和漱口。“齿为肾之余”,保护好牙齿就是保护好肾。三是热足:即每晚用45℃~50℃的热水洗脚泡脚,能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收到安神活血祛瘀的功效,增强防病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