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保定故事】槐茂酱菜名声扬时间:2023-10-07 且说光绪二十九年(1903),慈禧太后挟光绪去西陵,途经保定,暂住行宫(现保定二中校址原地);在行宫内养尊处优的慈禧对山珍海味吃腻了,为博取太后欢心,当地官员献上槐茂酱菜,太后品尝后赞不绝口;并赐名“太平菜”,希望其统治地位牢固,天下太平;还赐春不老为“备瓮菜”,喻为老百姓家家必不可少的常备菜。 清康熙十年(1671),由北京金鱼胡同迁来保定 的赵氏夫妇,用几口大缸在西大街从事酱业,专营酱 菜和面酱;因店旁有一株古槐而取名“槐茂”,借喻 买卖像古槐一样枝叶茂盛,买卖兴隆。由于该店酱菜 酱香浓郁,脆嫩爽口,很受百姓欢迎,生意日渐兴 盛。30多年后,被慈禧老佛爷金口玉言赐名后,槐茂 酱菜名声大噪,身价百倍,当时每斤售价白银1两7钱 (折合人民币500多元)。1902年,曹银在保定设立 督军署,保定工商业繁荣,槐茂酱菜也进入了鼎盛 时期。 在“槐茂号”的影响下,保定酱业由少到多,迅速发展起来,到1870年发展到20余 家,年产面酱163多万斤,酱菜20多万斤。后经过优胜劣汰,唯有槐茂矗立其中。 沿袭至今,发展到多个品种,畅销世界各地。保定酱菜的特点是完全采用传统工艺, 乳酸自然发酵,无任何添加剂,用料考究,生产周期长,经过精心酱制(面酱系生产酱菜 的主要原料之一)的酱菜,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脆爽可口。有酱五香疙瘩头、酱五香疙 瘩丝、酱象牙萝卜、酱茎蓝丝、茎蓝花、茎蓝片、酱地露、酱子萝、酱银条、酱包瓜、醬 黄瓜、酱葛笋、酱藕片等27个品种。其形状有条、丝、丁、角、块、片;颜色呈酱黄色 或金黄色。用上述各种酱菜配以花生仁、杏仁、核桃仁、姜丝、石花菜等制成的各种篓 装、瓶装、散装的什锦酱菜,具有、咸、甜、酸、辣、嫩脆,味道齐全,鲜美适口,营 养丰富,风味独特。经化验,含总酸1.8%,氨基酸0.4%,含原糖11%,食盐10%和多种维 生素。 1983年4月获商业部优质产品奖。不仅畅销全国各地,而且远销港澳地区及日本等国 家,深得国内外用户赞誉。为了维护老品牌的信誉,槐茂还设置了独立的识别系统:“槐 茂”二字沿用原始字体,这两个字是在1982年开始使用的旧字体“槐茂”,并为广大群众 熟悉,自1993年以来,才使用了现在的新字体“槐茂”,但槐茂老店一直沿用旧字到现在 并没有更改。店铺门口均挂有“槐茂酱菜”和“红黄绿黛名四海,香甜嫩脆誉五洲”的对 联,该对联由汪旺先生编撰并亲笔题写,且一直作为店铺门面的特别识别标志沿用至今, 现在并已经作为知识产权保护起来。只有经过该槐茂门市部和汪旺先生的授权才能使用, 并且已经形成了直营店独特的销售形象。 很多国内外游客或走亲访友的消费者,都会携带几盒“槐茂”酱菜馈赠亲友。可以说 此款产品真正是“保定三宝”的鼻祖! “中华老字号”牌匾,由国家商务部授权,只能悬 挂于保定槐茂永华中路的老店铺中,这个牌匾原件,就悬挂在保定永华南大街612号槐茂 专营店内,每个去店内购物的顾客都禁不住和它合影留念。摘自《保定文化故事》主编:李阳山、孙进柱、王简 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