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老养生 >>健康保健 >> 秋分时节,养生应把握“五宜”
养老养生
更多
详细内容

秋分时节,养生应把握“五宜”

时间:2023-09-24     作者:辛志林   阅读


    秋分时节,地面上下的热气处于平衡状态,秋分过后,阳消阴长,地面以下阳气渐多于地上,天气一天冷过一天,昼夜温差明显加大,逐渐步入深秋。季节更替,阴阳变化,人体也受其影响,此时养生应根据季节特点顺时而为。具体讲,应把握“五宜”。

2.jpg

    一、起居宜早卧早起

    仲秋时节,天气变化无常,早晚温差增大,这时应增加睡眠时间。晚上早睡,躲避寒气的消耗,有助于阴精的收藏和调养人体的阳气;早上早起,则顺应阳气的生长,有利于阳气的舒展,使肺气得以宣发,防止收敛太过。起居以晚9点至10点入睡、早5点至6点起床比较合适。

t01df7814f93bdd52bf.jpg

    二、饮食宜酸味甘润

    秋季应肺,而燥为秋季之主气,燥气易伤津液,故肺很容易被秋燥所伤。防秋燥应注意多补充水分,早晨喝点淡盐水,傍晚喝点蜂蜜水,以补充人体缺失的水分,起到滋阴润肺、养阴生津的作用。同时,适当多吃一些酸味甘润的水果蔬菜。酸味可收敛肺气,酸甘又可化阴,以滋益阴津。也适宜进食一些清润、温润的食物,比如芝麻、核桃、糯米等。秋分时不宜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可以适当增加酸味食物的摄入,酸性收敛,有利于阳气内收。秋分后寒凉气候日渐浓郁,本身脾胃不好、经常腹泻的人,更容易发作肠胃病。而酸味食物,不但能补益肝气、收敛肺气,还能起到生津止渴、健脾消食、增进食欲的作用。

t0178840fb9a4745458.gif

    三、着装宜注意保暖

    秋分后,冷空气会逐渐活跃,天气慢慢转凉。寒气可侵犯人体多个部位,遍及脏腑、经络、肌肉、关节等,导致各种身体大小病,甚至埋下老病根。因此,秋分后一定要防秋寒。秋分之后不应再赤膊露体,而是要适当为自己增衣保暖,短款衣物最好都换成长袖长裤。要按照气温加减衣物,尤其别让肩颈、腰腹、双脚等部位受寒。夜里尤其要注意防寒,关好门窗,盖好被子,晚上睡觉应把毛毯换成薄被。在床上垫上保暖效果较好的纯棉材质的床褥,尤其是有慢性疾患的老年人,不宜再睡凉席,以免出现感冒、膝关节酸疼等不适症状。

t01db4e6a17e7d9e042.jpg

    四、运动宜动静结合

    天气变凉,人的各项生理功能相对减弱,这时应适当增加运动量,以增强心肺功能,增强身体的抗寒能力。此时,“动静结合”是最适宜的运动方法。“动”可慢跑或登高。慢跑能有效改善心脏功能,保证脑部血液供应,此外还可以刺激机体新陈代谢,增强机体的能量消耗,提高抵抗力,使人精力更充沛。登高可以增强体质,对人的视力、心肺功能、四肢协调能力、体内多余脂肪的消耗、延缓人体衰老等方面均有直接的益处。“静”可进行腹式呼吸或脐周按摩。腹式呼吸时,平躺在床上,长呼长吸100次,帮助排出腹部废气。脐周按摩时,平躺在床上,用手掌顺时针按摩脐周100次,有助于提高胃肠道功能。秋天是锻炼的大好时机,但此时因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因此运动也要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运动量过大,让自己大汗淋漓,会造成身体过度劳累,损耗阳气。在每次运动前一定要注意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防运动损伤。白天运动时可以趁机晒晒晒太阳,多晒太阳有助于促进钙吸收,对缓解腰腿后背酸疼很有好处。

477fe9a8d0bb46fd989932e266776bae.jpeg

    五、情志宜及时疏解

    秋季是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秋分过后,气候渐转干燥,日照减少,气温渐降,草叶枯落、花木凋零,一派萧瑟,人容易触景生情,引发凄凉、悲伤之感,进而产生忧郁、焦虑、烦躁等情绪变化。而长期负面情绪过多、精神压力过大,容易导致头晕、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诱发胃病、肺病、肝病等疾病。秋分时节,心情的舒畅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保持愉快的心情可以促进身体内分泌的平衡,提升免疫力,有利于保持健康。所以,秋分时节,要防秋悲。应保持神志安宁,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面对不良情绪,可通过向亲友倾诉进行交流沟通,沟通多了,烦恼就会少许多。也可多去户外活动,或从事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项,使内心豁达,负面情绪得到化解。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技术支持: 创和全网营销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