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万象 >>地域文化 >> 【保定故事】留法起航保定城
文史万象
更多
详细内容

【保定故事】留法起航保定城

时间:2023-07-18     作者:保定文化故事【转载】   阅读

一天,一个工人找到李石曾,给他看了一封电报,只见电报上只有一个“c”字,李石曾笑了笑,让工人找来账房,叮嘱他去给孙中山汇3万元。原来,李石曾与孙中山曾有约定,李石曾开豆腐工厂赚的钱,很大一部分用来支持孙中山闹革命,孙若缺钱了就会拍电报要钱,A代表1万,B代表2万,C代表3万。李石曾,这位大名鼎鼎的豆腐博士为了孙的革命花了很多钱,而他自己却过得相当俭朴,素食,经常不修边幅,穿得很破,到银行去,竟被人家轰了岀来,谁知道他的父亲是大清同治皇帝的老师大学士李鸿藻,而他很小的时候就被慈禧太后夸过“必成大器”。没想到,李石曾这样一位含着金钥匙降生的官N 代,却对做官不感兴趣,他一生都对孙中山的事业很支持,是国民党的四大元老之一。李石曾在法国办实业,眼界大开,同时,他的工厂也需要大批技术工人,于是,李石曾和蔡元培等发起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他的家乡保定市高阳县布里村举办预备学校,保定市育德中学也因此成为他推进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重要阵地。

cdbf6c81800a19d8bc3e4b90aab3958ba61ea8d3e846.jpg


开始时,布里村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的办学条件十分简陋,1917年招收的第一批学员共60名,考试科目为国文和算学,合格后还要考体力。这与彼时的中国教育重智轻体大相径庭。在这一届学生中,有后来成为法国华侨首领的王守义。1918年,由于招生人数增加,校舍不够用,李石曾请梅兰芳等名角义演集资,再加上朋友出地出料,终于建成了拥有3排41间平房的新校舍。新校舍包括教室、宿舍、饭堂、办公室和实习工厂,蔡元培专门为学校题词“勤于做工,俭以求学”。这批学员被分为北方班和南方班,南方班主要是湖南人,因此也叫湖南班,首先提出组建中国共产党的蔡和森即在此班,并担任班主任。 那时,毛泽东整天为勤工俭学奔走,专程由北京赶到保定火车站迎接这些湖南老乡。把学员安顿好后,毛泽东还在保定古城墙上转了一圈,浏览了古莲花池。多年后,他对这次保定之行还记忆犹新。从1917年到1920年,学校共招收了三期学生,培养人才200多名,为中国革命事业输送了一大批人才,刘少奇、李维汉、李富春等都曾在此学习了一些法语、 西俗和一般工艺技能,为他们赴法后的交流、做工和学习做好了准备。

u=3534993325,3904363623&fm=253&fmt=auto&app=138&f=JPEG.webp.jpg


位于保定市区金台驿街51号的保定市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即是1983年在原保定育德中学留法高等工艺预备班旧址上建立起来的一所集收藏、研究、宣传、教育为一体的历史专题类纪念馆。纪念馆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规模不大,但严整对称。纪念馆的主体建筑是一座典型的清末时期砖木结构的四合院,院内松柏苍翠,花木繁茂,碑石矗立,幽静清雅。院子中间一座面阔3间的过厅,把一个四合院隔成前后两部分,过厅的两边与前后院相通。

纪念馆大门坐西朝东,是一座青砖布瓦、黑色木板门的古式门楼,门楣上悬挂19926月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题写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匾额。纪念馆共有房屋30 余间,其中办公处所15间,陈列展厅16间,展线200米。馆藏革命现代一级文物52件,二级文物16件,三级文物22件,图片500多幅,以及一大批极其珍贵的文史资料,系统介绍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始末,再现了蔡和森、赵世炎、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等在留法勤工俭学时期的工作、学习、生活和斗争情况。馆内还附设育德中学校史展览。李维汉、何长工等相继来此参观并题词。

后院西房的门楣上有一方白色大理石匾额,上有“幼云堂”三个金色阴刻楷书大字, 是育德中学创建人、同盟会直隶分会会长陈幼云的祠堂。堂内正面墙上镶有陈幼云的瓷质塑像,像下的白色大理石功德碑上,镌刻着陈幼云的生平业绩。幼云堂后面是当年育德中学校长的办公处所。纪念馆还设有影视厅,放映相关内容的影视节目。20065月,纪念馆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b6d2-9639a238367f3db4c3afcf10af6c766f.jpg


当年,留法勤工俭学的费用解决起来十分困难,少数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可以自筹,大部分人都是靠贷款解决经费的。这些学生出国坐的是邮船的四等舱,也就是最底层的大统舱,那里装了很多活牛,准备现宰现吃,因为当时没有什么冷冻设备,也没有过多的蔬菜,只能用这种办法解决旅途的饮食问题。学生们和活牛睡在一起,夏天闷热,牛粪臭气熏天,邮船摇晃,很多人晕船,这份罪难受死了。途中,因怕撞上一战期间撒下的鱼雷, 每个人还发了一串木塞子做救生之用。一路颠簸劳累,他们上岸后如患一场大病,但很快就振作起精神来,投入到紧张的勤工俭学中去。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勃然兴起之时,正值新思想、新文化在中国广泛传播之际,身处民族危机中的有志青年迫切希望去法国寻求救国之道,留法勤工俭学正是适应了这一需要而掀起席卷全国规模的热潮。

当年陈幼云苦心孤诣地创办育德中学,就是希望通过“改良教育,藉谋国是”,可惜不幸英年早逝。但是,陈幼云在天有灵,可以欣慰地看到,他当年的战友和育德中学的同学先后参加了数次国内革命斗争、民族解放运动、留法勤工俭学高等工艺预备班的创办, 为了拯救苦难的中国上下求索,九死不悔。在新文化思潮的影响下,保定市第一名中共党 员、保定的第一个党组织,也在育德中学诞生,这里燃起的追求真理的星星之火,终将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伟大征程上汇聚成熊熊烈焰。

摘自《保定文化故事》主编:李阳山、孙进柱、王简

    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技术支持: 创和全网营销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