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万象 >>史海钩沉 >> 这10位历史名人扭转乾坤,力挽狂澜于既倒
文史万象
更多
详细内容

这10位历史名人扭转乾坤,力挽狂澜于既倒

时间:2023-07-08     作者:保定老年网   阅读

10、胡林翼,清朝“中兴名臣”之首,如果不是英年早逝,成就比曾国藩大。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八旗、绿营一触即溃。朝廷也不信任曾国藩,且曾系湘军多次战败后,元气大伤,曾国藩回家养老。胡林翼运作下,重振湘军,革新战术,组建多兵种,并找到太平军的“命门”。此外,胡林翼灵活应对满蒙勋贵,让曾国藩再次出山,并栽培了左宗棠。

王闿运《湘军志》评价:“中兴之业,实基自胡”,可谓一语见地。

9、代善,礼亲王,手握正红旗、镶红旗,是清朝最大实力派。1643年,顺治登基称帝,许多人依然想拥戴多尔衮,撕毁“崇政殿协议”,代善的儿子硕托、孙子阿达礼是首领,他们劝说代善支持多尔衮,并联络豫亲王多铎,准备废了顺治帝。代善大义灭亲,杀了他们,断了多尔衮念想,清朝免于内战,否则无缘统一中原。

8、刘秀,重建汉朝,续命一百多年。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天下纷争,起义军遍布天下,百姓遭受涂炭之苦。此时,刘秀逆势而起,昆阳之战,以3千兵马击败王莽42万大军。后来,又平定赤眉,以及各路诸侯,重建汉朝,史称“光武中兴”。

7、诸葛亮,周公之后,又一辅政大臣的模范。关羽兵败,荆州丢失,刘备东征折戟,病逝白帝城,曹丕联合盟友以50万大军压境,蜀汉危在旦夕。诸葛亮受命于危难之际,粉碎五路兵马,治理内政,征服南中,五次北伐获取主动权,这是蜀汉能立足西南的关键。

6、谢安,大公无私,着眼于大局,东晋国祚续命的关键。桓温跃跃欲试,谢安极力反对,灵活应对,保全了司马家族的江山社稷。组建“北府兵”,赢得淝水之战胜利,击败93万秦军,苻坚败北,东晋免于灭亡。接着,谢安主动退出,不以门第要挟朝廷,他移镇扬州,孝武帝得以掌权。

5、刘裕,南北朝第一大帝,号称“帝王收割机”。桓玄篡位,东晋大势已去,刘裕却逆势而行,十几人就敢起兵,在京口召集北府兵旧部,得到2千人。结果,桓玄十万大军溃败,本人被斩杀,东晋再次续命十几年。

4、郭子仪,唐朝名将,战功显赫,为人圆滑,善于打“太极拳”,灵活应对各种关系与纠纷。安史之乱,郭子仪是平叛功臣之首。763年,吐蕃攻克长安,扶植新皇帝,唐代宗出,各路节度使跃跃欲试。不出意外,唐朝就此终结,提前进入“五代十国”。但是,郭子仪力挽狂澜,独自一人去招募旧部,逼迫吐蕃撤离长安,唐朝得以续命一百多年。

3、岳飞,宋朝首席名将,可以压着号称“满万不可战”的女真铁骑暴打,这在重文轻武的两宋时代,确实了不起。金国本打算灭了赵宋,统一中原,却栽在了后起之秀岳飞的手里。若非赵构、秦桧屈辱求和,以“莫须有”罪名杀了岳飞,也许宋军就能直捣黄龙。

2、于谦,明朝兵部尚书,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听信王振之言,率20万大军以及几乎所有的满朝文武北伐草原,轻敌冒进,行军路线混乱,导致土木堡之变。精兵覆没,皇帝被俘虏,文武百官精英损失殆尽,蒙古铁骑兵临城下。于谦反对迁都,力主决战,打败了瓦剌,为明朝续命两百年,也避免了“靖康之耻”重演。

1、周公,挽留时局,给周朝续800年国祚。武王东征,灭亡商朝,旋即病逝。镇守殷商故地的武庚、三叔造反,东夷乘机进犯。为此,周公第二次东征,平定叛军,征服东夷,周朝得以避免夭折。此外,周公营建东都洛邑(洛阳),制礼作乐,悉心辅佐成王,后主动还政,成为后代辅政大臣的模范。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技术支持: 创和全网营销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