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不为追浮名 专心弘文化——访书法爱好者王克明时间:2023-06-04 在这个时代,涌现了许许多多富有时代气息、个人风格鲜明的艺术家。他们以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不断努力,不断创新,通览古今,融贯中西,使中国书法艺术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王克明,一个传统文人书法坚定的磨砺者,不为追浮名,一心一意传文化,在当下保定书坛刮起一股清风,让我们一起走进他撇捺纵性情的笔墨人生,去感知他作品中那风骨遒劲、笔走龙蛇的力与美! 砚田苦耕 成就斐然 王克明,出身书香世家,笔名直言。自幼跟父亲学书法,欧、颜、柳、二王的楷均得心应手。从小时候父亲“点点如桃、撇撇如刀”的家训算起,至今研习书法已有五十多个春秋,这其间经历了好奇懵懂、众口夸赞、拜师学艺、埋头苦练、成就卓著的复杂历程。 半个多世纪来王克明笔耕不缀,老来更是钟情险而不怪、爽朗痛快的米芾行书,现为三义书画院理事,老辣书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岁月悠悠,从当年满头黑发变成了银丝。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历练,他依然初心不改,静静地守着这片黑白天地,和春秋嬉戏,与岁月争宠。汗水洗刷过的一支支毛笔,无数张墨汁涂黑的宣纸成了他付出与努力的见证。 砚田苦耕,王克明为之付出多年得到专业认同。按理说,到了这一层完全可以走“上层路线”,而王克明却坚定地选择了“群众路线”。他说:“地摊最锻炼人的意志,自己抱着“地摊检验”的心态却得到了许多意外收获”。没有名利的羁绊,使王克明在创作上没有包袱和压力,其作品透出一种纯粹和书卷气,因此被很多人喜爱。 人生挚爱 传承中华文化 以“草根”书法家自诩的王克明,其作品广受书法爱好者喜爱,他认为:“植根于人民的艺术才有生命力,在中国传统文化逐渐遗失的大都市里,能够恪守和坚持就是一种文化自信的表现”。 数十年如一日,王克明打下了坚实的书法技艺基础。他注重形神兼学,不断探索表现书法特色的技巧,同时巧妙地融入自己的感受和心得,逐渐形成了浑厚、凝重、丰满、大度而又灵气十足的个人风格。他的书法作品锋藏力透、动静和谐、起伏有尺、张弛有度,作品中仿佛能摸到心跳,笔锋之下,就像赋予了文字鲜活的生命。 除了爱书法,王克明还喜欢朗读和公益,并牵头办起了“书法公益课堂”。多年来,该公益课堂共举办了百余期,。从甲骨文讲到大篆小篆,从篆体讲到隶书,从隶书到楷书行书草书,他讲得酣畅淋漓,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不仅如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公益课堂上的必备课程,从经典名著讲到古典文集,再到当代名家作品,王克明创办的公益课堂成为了保定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民间载体。
墨海涂鸦五十多年,王克明始终秉持“生命有限,奉献无限”的风骨。他在书法创作的道路上,乘兴而作,快意挥洒,一个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懈努力的平凡的书法爱好者,坚定地守护自己的底线,默默奉献着!令人感慨:“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记者黄雪竹) 上一篇人到晚年,最好的活法下一篇“六一”儿童节感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