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今年立夏不一般,养生要点记心间时间:2023-05-06 今天是24节气中夏季的首个节气——立夏。四季交替,大自然的时节循环变化,一年二十四节气,立夏便是其中之一。在中国农历中,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通常出现在公历的5月5日或6日。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季正式开始的日期,阳光、雨水、温度等各种气象因素在这一时期都会发生明显变化。立夏是一个象征生机勃勃的节气,标志着春季的结束和夏季的开始。此时,大地的温度不断上升,气温逐渐升高,开始进入夏季,草木葱茏,万物生长,人们也开始进入一个新的生长季节。下面就今年立夏的特点和立夏养生应把握的要点谈点认知,供大家参阅。 一、今年立夏的特点 今年立夏时间公历是5月6日,在干支历上是癸卯年丁巳月甲子日。古人用天干地支组成了六十组干支,用以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称为“六十甲子”。这六十甲子循环往复,代表着一种永不止歇的轮回。今年立夏与往年立夏的不同之处是立夏日遇到了甲子日,古人认为这是吉利的象征,意味着新的开始和新的丰收。因此,民间有着“立夏头碰头,一年好兆头”的说法。“立夏头碰头”指的是立夏的头一天恰逢甲子日,而甲子是干支历的头一组干支,所以称“头碰头”。 “一年好兆头”指的是立夏日为甲子日,是新的开始,万象更新,是吉利的象征。古人这一传统说法,体现了人们对新季节、新生活的期望和祝愿。不论从天文学还是文化信仰和心理预期的角度看,这样的说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一定的参考价值,应从正面予以看待。 二、立夏养生的要点 立夏养生,要注意从以下六个方面做起。 1、慎 起 居 夏季白昼长,夜晚短,立夏以后气候变化也比较显著,可以晚睡早起,适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需要注意的是晚睡不应超过11点,早上的起床时间也要比在春天时稍早一点,5~6点起床为宜。立夏后还应养成午睡的习惯,午睡能使体内激素分泌更趋平衡,降低冠心病的发生率。但午睡的时间不宜太长,一般以0.5~1小时为宜。 2、淡 饮 食 立夏是夏天的第一个节气。此时,气温升高,心气逐渐旺盛,脾气也处于旺盛时期,应当食用一些益肝、护心、祛湿的食物,为安然度夏打下基础。立夏时节可多吃以下食物:一是草莓。无论黑莓还是草莓,都含有能够消炎的成分,能够降低心脏病和癌症的患病风险,有利心血管的健康。二是苦瓜。立夏后气温升高,容易上火,适当进食“苦”味食材可清热解毒、平肝“去火”,这其中最佳的苦味食材首推苦瓜。多吃一些苦瓜,可以预防上火。三是莲子。莲子养心,立夏后可以多吃一些莲子。四是绿豆。可以吃绿豆芽或喝绿豆汤,前者可清毒,后者则可以解暑。五是生姜。姜片夏天吃,可以治一些冬病,姜最好是早晨吃。六是地瓜。夏天吃些地瓜,既可以撑饱,又可以把肠壁上的脏东西给粘下去,达到清肠的效果。七是莴苣。莴苣富含维生素,通经络,利五脏,入口爽脆,可以增加食欲;莴苣中钾含量高,能够减少心房压力,对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有好处,还能助人睡眠;莴苣通气,立夏后会随着气温升高使气集于体内,多吃一些莴苣,可以帮助通气,把体内废气排放出去。 3、重养心 夏天新陈代谢增强,心脏负荷增加,所以立夏养心尤为重要,养生重点要从“护肝”转为“养心”。夏季养心要从心情、睡眠、饮食等方面来着手。立夏之后,人们情绪可能会随着气温的上升变得烦躁、易怒,情绪波动较大。而生气易怒最容易给心脑血管带来损伤,每到夏季因发火生气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并不少见。因而夏季要戒躁戒怒,保持心态平和。立夏时节可多做些偏“静”的事情,可通过阅读、听音乐、练字、下棋、钓鱼、养花等方式来调节精神,放松身心,保持神清气和、心情舒畅,以免伤心、伤身、伤神,保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夏季夜晚的温度较高,容易影响睡眠,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便于恢复身体的精力和活力。饮食上宜清淡、多补水,还要多吃杏仁、山核桃和花生等坚果,常吃坚果能够有效强心护心。 4、防伤脾 春夏之交空气湿度大,脾为湿土之脏,湿邪最易犯脾,暑湿气盛,湿邪困脾,易阻碍脾胃之阳气,气温升高容易爱吃寒凉的食品,而寒凉伤胃,因此脾和胃在夏季最易受到损害,导致脾失健运、脾胃不和,出现食欲不佳、呕吐、腹胀、大便不成形或粘腻不爽等症状。饮食调理应以健脾和胃、益气生津为主,多吃一些具有祛湿作用的食物,如薏米、山药、木耳、黄瓜、苦瓜、芹菜等,少吃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同时,外出活动要注意避免在潮湿的地方久留。 5、勤运动 养生讲究“冬藏夏放”,冬天要注意藏养,夏天则要加强身体的新陈代谢能力。夏天是晨练的好时节,应早起晨练,锻炼身体,增强自身免疫力。但立夏以后气温升高,容易出汗,汗为心之液,出汗过多,损伤心阳,因此要注意避免长时间的户外活动和剧烈的运动。立夏后宜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慢节奏的有氧运动,并在运动后适当饮温水,补充体液。运动尽量到室外去,最好选择清晨太阳出来后1~2小时,此时的阳光和空气最养人,清明透亮,会让人精神抖擞。也可以在上午10点左右,下午4点左右晒晒太阳,晒太阳以晒项部背脊为佳,能起到壮人阳气、温通经脉的作用。 6、忌贪凉 春夏之交,气温升高,但早晚温差较大,空气湿度增加,要防止湿、寒困身引发疾病。因此,早晚外出应及时增减衣物,注意关节部位的保暖。立夏后天气渐热,在高温天气下往往贪凉,很多人会选择去空调房、吹风扇或吃冷饮,让身体感觉凉爽。但是这种做法是非常不科学的,过度贪凉会削弱体内的阳气,大量吹空调会让人体失去水分,而且还容易导致感冒、喉咙炎等疾病。同时,吹风扇也会让人体感到干燥,加重身体的负担,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和儿童来说,更需要注意这一点。在饮食上,最好少吃生冷食物,冰箱内取出的食物别马上吃。 总之,春去夏来是转机,养生保健莫迟疑。晚睡早起慎起居,午休千万别忘记。多措并举重养心,饮食清淡别油腻。谨防湿邪来犯脾,适量运动強身体。气温升高忌贪凉,寒气伤人当警惕。降火消暑养肠胃,心平气和人如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