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浅谈五行为基础的五脏养生时间:2023-03-27 五行学说是华夏文明重要组成部分。古人认为,天下万物皆由金、木、水、火、土五类元素组成,这五类元素彼此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所谓五行,即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五行,也叫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中国古代哲学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它强调整体,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是原始的系统论。古人把五行和自然界的事物及人体相联系,并分别划分其五行属性,使五行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养生保健方面,人们也以五行理论作指导,用五行原理规范养生。本文试就以五行为基础的五脏养生谈点浅见,供大家养生参考。 一、五脏养生所依据的五行知识 五脏指心、肝、脾、肺肾。古人把五脏与五行联系起来,并赋予了相应的五行属性。认为心属火,肝属木, 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同时,把人的情志及自然界的时令、五色、五味等都与五行相对应,并和五脏养生相联系。 1、五行与时令 古人把时令赋予五行属性,认为春季属木,夏季属火,秋季属金,冬季属水,长夏和季月属土。这里的长夏是指在夏天中干热过去,开始下雨的一段时间,通常指农历六月,也有把小暑起到处暑止的两个月作为长夏的说法。 季月则是指农历每季最后的一个月(即三、六、九、十二月)。 2、五行与情绪 人体气血是产生情绪活动的物质基础,故情绪与五脏相应。人体的情绪可分为喜、怒、忧、思、悲、恐、惊等,又可归为喜、怒、思、悲、恐等五志。五脏心肝脾肺肾对应情绪的喜怒思悲恐。对这五种情绪,也明确了其五行属性,认为怒属喜属火,怒属木,思属土,悲属金,恐属水。 3、五行与味道 自然界的五味酸苦辛咸甘也规定了其五行属性,即酸属木,苦属火,辛属金,咸属水,甘属土。 4、五行与颜色 自然界五色也确定了五行属性,即青色属木,红色属火,白色属金,黑色属水,黄色属土。食物的五行与之相对应,青色食物属木,红色食物属火,白色食物属金,黑色食物属水,黄色食物属土。 5、五行生克 五行之间,既有联系,又有排斥,古人把五行之间的关系定义为相生和相克的关系。五行相生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二、以五行为基础的五脏养生 1、时令养生 自然界的四季变化和人体的五脏功能活动相互关联对应。因此,保养五脏,应与四季相适应,做到因时养生,即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进行顺时养生,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长夏和季月养脾。 春季属木,五脏中肝也属木,春天对应的五脏为肝。春季木旺,肝也旺,顺应自然规律,春天要重点疏肝理气,所以春季养生重在养肝。 夏季属火,心也属火,夏季在五行中对应的五脏为心,夏季心阳最为旺盛,功能最强,此时利于人心脏的生理活动,所以夏季养生重在养心。 秋季属金,肺也属金,秋季对应的五脏为肺,秋令与肺气相应,秋天燥邪易伤肺,而肺为“娇脏”,外邪侵犯人体,不管从口鼻吸入,还是由皮肤侵袭,都容易犯肺而致病。所以秋天养生,应以“养肺”为先,为冬天减少呼吸系统疾病打好基础。 冬季属水,肾也属水,肾脏对应的是冬季,冬季是养护肾脏的最佳时间。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脾肾一虚,正气则虚,邪气则盛,只有肾的机能强健,才可调节机体适应严冬的变化,否则就会使身体新陈代谢失调而发病,所以冬季养生重在养肾。 长夏属土,脾也属土,脾易受湿邪所伤。长夏时节,天气炎热,雨水较多,湿气加重,人体阳气在此时节外泄严重,故而中寒脾弱。脾喜燥恶湿,气候过湿,则会影响脾的正常功能,导致疾病的产生。因此,长夏养生的重点是护脾。 2、情绪养生 怒喜悲思恐五种情绪分别与肝心肺脾肾五脏对应。其中肝主怒、心主喜、脾主思、肺主忧和悲、肾主恐和惊。 肝主怒:肝与怒五行均属木,怒是人们受到外界刺激后的强烈情绪反应,怒与肝关系密切,一方面,大怒伤肝,可导致疏泄失常、肝气上逆、急躁易怒;另一方面,若肝失疏泄,也可导致情志失常,出现情绪不稳、心烦易怒的表现。 心主喜:心与喜五行均属火,即心的生理功能和情绪与喜有关,心情愉悦有利于气血运行,喜悦的过程,犹如人体能源释放的过程,可形成原动力,展开新的精神活动,并支配身体活动,从而起到精力充沛、增强呼吸、增进食欲的作用。但是突然大喜,也可导致心气涣散不收。 肺主忧和悲:肺和悲五行均属金,肺是人表达忧悲的主要器官,人因忧和悲而哭泣流涕,而涕由肺分泌。同时,肺主气,在出现忧和悲的情绪时,可引起声音嘶哑和呼吸急促,过度悲伤容易耗损肺气。 脾主思:脾和思五行均属土,思为思考、思虑,人的思虑情绪主要通过脾来表达。当人沉湎于思考或焦虑时,便会饮食无味、食欲下降。思虑过度会导致出现气滞或气结的情况。 肾主恐和惊:肾和恐五行均属水,肾是人们表达恐和惊的主要脏器,恐和惊可影响人体气机运行,恐可导致上焦气机闭塞不畅,使气迫于下焦,出现下焦病症,而惊可导致气机运行紊乱,出现心神不定、手足无措的现象。 因为五脏对应各种情绪,与五脏对应的情绪过度会损伤相应的脏器。大怒伤肝,大喜伤心,过思伤脾,过忧伤肺,大恐伤肾。所以平时要做好情志护理,避免经常出现大喜大悲的情绪,否则会影响到个人的五脏健康。 3、饮食养生 与五脏肝心脾肺肾对应的五味是酸苦甘辛咸,对应的五色是青红黄白黑。掌握五脏与五味、五色之间的关系,对于正确食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是各种味道的食物应根据季节的不同有侧重的食用。 春吃甘,脾平安。春季肝木旺,肝木克脾土,饮食上应少酸多甘。春季吃酸味食物,会使肝木更旺,脾受克更重而虚弱,多吃属土的甘味食物,可以补脾。 夏吃辛,养肺金。夏季心火旺,心火克肺金,饮食上应少苦多辛。夏季炎热,心火易亢,火旺克金,耗伤肺阴,灼伤肺络。因苦味入心,辛味入肺,所以应少吃属火的苦味食物,适当多吃属金的辛味食物,以滋阴润肺,维持心、肺两脏的平衡。 秋吃酸,护肝胆。秋季肺金旺,肺气盛于秋。肺金克肝木,即肺气太盛可损伤肝的功能,饮食上应少辛增酸。酸味入肝,是肝的正味,秋季应该用酸味来养肝,可以多吃属木的酸味食物,以增加肝脏的功能,抵御过剩肺气的侵入。少吃属金的辛味食物,使旺于秋季的肺脏不至于更旺,从而降低对肝脏的伤害。 冬吃苦,把肾补。冬季肾水旺,肾水克心火,饮食上应少咸多苦。若冬季咸味吃多了,就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所以就应该多吃些属火的苦味食物,以助心阳,这样就能抗御过亢的肾水了。 长夏和季月脾土旺,脾士克肾水,饮食上应增咸减甘。多吃属水的咸味食物,咸入肾,能鼓动人的肾气和心气。 二是各种味道的食物根据五脏需要食用。 甜入脾,补养气血,补充热量,解除疲劳,调胃解毒,可吃甘味食物。 酸生肝,增强消化功能和保护肝脏,可以吃酸味食物。 苦生心,除湿和利尿可以吃苦味食物。 辛入肺,保护血管、调理气血、疏通经络,可以食用辛味食物。 咸入肾,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渗透、保持正常代谢,可以食用咸味食物。 五味不可过量食用,酸多肝强伤脾,苦多心旺伤肺,辛多肺旺伤肝,甘多脾强伤肾,咸多肾强伤心。 三是各种颜色的食物按照平衡五脏的原则食用。 黄色食物可以补脾,春季宜多吃;白色食物可以润肺,夏季宜多吃;青色食物可以养肝,秋季宜多吃;红色食物可以养心,冬季宜多吃;黑色食物可以补肾,长夏和季月宜多吃。 4、五脏的相互关系 五脏相生:肝功能调养好了,滋养心;心功能调养好了,滋养脾;脾功能调养好了,滋养肾;肾功能调养好了,滋养肝。 五脏相克:五脏任何一脏过旺,也会对与它相克的一脏造成伤害。肝过旺则肝木克脾土,宜补脾;心过旺则心火克肺金,宜润肺;脾过旺则脾土克肾水,宜养肾;肺过旺则肺金克肝木,宜疏肝;肾过旺则肾水克心火,宜护心。 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