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春季养肝正当时,这5个方法很有效!时间:2023-03-14 春五行属木,肝的五行亦属木,即春气和肝相通。常言道:“春养肝,病不沾。”春天,是养肝最好的时机,也是肝病的多发季节。所以,春天一定要养肝。春天养肝,应把握以下方法。 一、规律作息 春三月,养肝的第一步,就是早睡早起,规律作息。晚上11点前入睡,让血归肝经,顺利排毒,推陈出新。早起后,散步缓行,则可顺应天时,助长体内阳气生发,调畅肝气。每天最好保证8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以充分发挥肝脏功能,保肝护肝。肝脏解毒排毒,都是在人体躺卧熟睡中进行的,且晚上11点至凌晨两点,肝胆经气血最为旺盛。若是熬夜过晚,会让肝血亏虚,肝脏解毒功能下降。且熬夜时,内脏血供减少,肝脏缺氧,也会让肝细胞受损。 二、清淡饮食 长期饮食刺激,会加重肝脏负担,诱发病变。饮食油腻高脂肪,重油重盐,则容易导致脂肪肝。肝主青色,青色入肝经。所以,日常生活中,要清淡饮食,多吃青色食物。如当季的菠菜、茼蒿、韭菜、香椿等,可清肝、疏肝、养肝。在清淡饮食的同时,还要注意少饮酒多喝水。肝脏是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喝进胃中的酒,都要在肝脏中进行代谢。饮酒过多,肝脏超负荷工作,就会引发肝脏损伤和多种疾病,也会降低肝脏解毒和净化血液的能力,导致体内毒素增加。长此以往,就容易诱发肝炎,甚至是肝硬化、肝纤维化和肝癌。而日常多喝水能够加速人体的基础代谢速率与血液循环进程,继而减少肝脏的工作负荷、促进肝细胞的自我修复。 三、锻炼身体 生命在于运动,积极的运动锻炼,也是保护肝脏的关键。适量运动锻炼,既可以消除多余脂肪对肝脏的伤害,避免脂肪肝,也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强肝脏排毒能力,增强身体免疫力。同时,也能推动体内气机交换,保证肝脏获得更多的氧气和营养。因此,在春季应针对个人身体状况和运动习惯,适量进行慢跑、跳绳、打球、踏青、骑自行车等运动,这些都是春季养肝最好的锻炼方式。 四、平衡情绪 肝主情志,生气过度对肝的损伤非常大。俗话说:“百病生于气。”生气对人的五脏六腑都有影响,尤其对肝脏影响最大。首先,会导致肝火旺盛,出现双目干涩、胀痛等症状。其次,肝气郁结上炎,会引发头晕、头痛、头胀等不适。再加上肝气犯胃,经常生气也会让人食欲不振,胃功能失调。肝喜条达而恶抑郁,心情忧郁或是急躁易怒引发肝脏气血瘀滞不畅;反之,心情舒畅、宽心、心态平和,则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有利于肝气生发和调节。因此,春季养肝一定要保持心情的愉悦,少生气。尽可能让自己高兴一点,远离负能量。 五、适当按摩 适当按摩是疏肝理气的重要方法,春季养肝应注意通过按摩对肝脏进行保健理疗。 一是按摩肝脏。肝脏位于人体的右腹部位置,其外有一层肝包膜,上面分布着毛细血管与神经组织。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手掌在肝区轻轻揉捏,这样既能够促进肝脏附近的血液循环稳定,也能够活络经脉与肌肉组织,增强肝脏的自我修复能力。 二是十指梳头。春季阳气向上向外自然生发,且肝经与督脉于头顶相交。十指梳头顺应“春发”,有顺达肝气、疏肝解郁的多重效用。方法是双手十指自然分开,从前到后、从中到侧梳头。每天晨起后或入睡前梳头三五分钟,头皮微微发热即可。 三是敲打腋窝。当肝经瘀滞堵塞时,肝的邪气易滞留于两侧腋窝之中。敲打两腋下,可以疏肝理气、通筋活络、可有效排出“肝邪”,调和气血。 四是揉太冲穴 。太冲穴为肝经原穴,位于脚背大脚趾和二脚趾间后方的凹陷中,刺激它能平肝泻火、舒肝养血。每日按揉太冲穴三五分钟,可以疏肝解郁,抵御病邪。 五是按阳陵泉穴。阳陵泉穴是胆经的会穴,为经气聚会之处。该穴位于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刺激该穴可以起到疏肝利胆、振奋肝气,令人心情愉悦的作用。每次按揉三五分钟,一天可以按揉两三次,有酸胀麻感为好。 六是点膻中穴。膻中穴位于胸骨上、两乳头连线正中间处。在春季,肝气升发太过,容易肝气郁结,易烦躁或者郁郁寡欢。长期坚持点按膻中穴,可以起到舒肝解郁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