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万象 >>国学文化 >> 诗经七首,揭开古人什么时候开始植树
文史万象
更多
详细内容

诗经七首,揭开古人什么时候开始植树

时间:2023-03-11     作者:保定老年网   阅读

植树节又到了,每年公历三月十二日,是我国的植树节,此时正是惊蛰节气后不久,春雨春雷,万木出芽,是各种树木最为蓬勃生发之时。此时植树,成活率高,春种一颗树,夏有一地荫,秋收万颗果,冬看烟成林。

古人是什么时候开始植树的?

原始社会逐水草而居,靠发掘采摘自然界可以吃的食物,到主动种植粮食和树木,经历了相当漫长的时间。人类驯化谷物和驯化果树,都应该是在同一时间。

那么现在出土的最早的稻种,距今已经有1.4万以上的历史,可以相信当时的人类亦开始驯化果树。毕竟果实也是重要的食物来源。

历史到了4000多年前的黄帝时代,传说黄帝最大的功劳,就是“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播百谷草木,就是农业的种植,黄帝是熟悉五种重要农业粮食的栽种方法,并且推广的。

那么这里还有一点,就是黄帝的妻子,传说是她教会人们养蚕纺丝,做成高档的衣裳。可以制衣冠的社会,至少在上层还是很富庶的,制作衣裳需要大量的蚕丝,而蚕靠吃桑叶为生。养蚕必定需要大量的桑树林。可以知道,至少在黄帝时期或者之前,人们已经自发种植桑树,以获取蚕丝和布匹。

那么桑树能够大规模种植,其他的有利于民生的树,是一样能够种植。

只是可惜那个时代仓颉造字,文字还属于最原始的状态,无法记录细致的农事和生活。

我们只能通过有文字的周朝《诗经》,来触目上古先民对于自然树木的感情和种植。

微信图片_20230311164002.png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周 · 诗经《桃夭》

这是第一首写桃树桃花的诗,但是很显然,这美丽桃树不是山野中天然的桃花,而是种植在家园里的桃树。

而迎娶的姑娘,从娘家一路护送到夫家,是娘家也有桃树,夫家也有桃树。

从这首歌的欢快,很让人联想起一路都是桃林,十里桃花照新娘,十里红妆。

桃树是陪伴中国古人最悠久的果树之一,桃子甜美可果腹,桃花明艳,桃代表阳气和兴旺。因为桃树多子。

”园有桃,其实之肴。

心之忧矣,我歌且谣。

园有棘,其实之食。

心之忧矣,聊以行国。”诗经《园有桃》

可以看到在西周,桃树的种植已经很成熟,有独立的成片的桃园。

桃果在那个时代还是重要的膳食,因为土地出产的粮食不够吃,桃果是可以当粮食的。

这也是桃树在中国古代受到特殊爱护的原因,因为桃果温和,不像其他水果,酸性重,伤肠胃。

古人寻求神仙之道,往往和吃桃子相关,其它的果树就没有这样的待遇。

“摽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周 · 诗经《摽有梅 》

梅树是部落交流时,由南方带到北方的树种。

商朝大臣和皇帝谈心,说,要一锅食材做出好味道,人人都喜欢,就要用梅子。此时梅子主要是南方的部落收集作为贡品,进入北方的贵族食谱。梅子经过盐渍风干后,运往北方,是贵族宴会上重要的调味品。

如果说商朝还是大部分靠南方进贡,到了周朝,则作为经济树种,在黄河流域种植。但是仍旧物依稀贵。

因为明显这位女孩的家里拥有梅林。

梅子成熟的季节,女孩子又大了一岁,她开始着急嫁人。

那树上还有七成梅子,求婚的男子,你怎么还不快快出现,我有梅子陪嫁呀、

梅子快落干净了,梅树下放着筐子,承接落下的梅果。我的王子,你怎么还不出现?

贵族女孩的恨嫁,如此大气爽朗。梅林就是她的底气。

当然梅林不是天然就有,是种植得来。

“终南何有?有条有梅。

君子至止,锦衣狐裘。”诗经《终南》

终南山在西安北面,在周朝时,这里种植了梅树。因为周朝气候偏暖,南方的梅树在这里成活良好,当然那个时候,不是为了去赏花,而是宣誓主权或者考察慰问。

因为梅树在周朝是重要的经济树木。

梅树的原产地也不是终南山,这里的梅树只能是人工种植的。

那么这位贵公子,穿着锦绣衣裳,披着皮毛而来,看花是为期果。

用这么美好的诗句来形容他的大驾光临,可以说,这是恭维他下基层考察来了。

终南山的梅树,到了唐朝已经不适合人工种植,所存无多,而到了宋朝,气候转冷,这里就更没有梅树了。

宋朝大片的梅林出现在长江中下游流域,梅子黄时雨,成为江南典型的春夏气候词。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周 · 诗经《凯风》

那温暖的风从南方吹来,吹动了枣树的枝叶。

那枣树中的小枣子,成长可爱,我的母亲,你太辛劳。

那黄鹂在树上鸣叫,发出动人的声音。

可是我的母亲,我们七个孩子像枣子一样围绕着你,为什么你这么不开心?

枣子在上古和桃树一样被称为长寿果。因为枣子富含营养热量,可以代餐。

这棵枣树是长在庭院里,树上有黄鹂鸣叫。

可是生养了七个孩子的母亲,却每天为生活艰辛劳苦,这种传说中的多子多福,实际成为她无可跳脱的现实压力。

良辰美景,枣树婆娑,那是孩子的乐园,安抚不了她愁苦的心。

对于生活,这颗枣树就算满树枣子,也是杯水车薪。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将翱将翔,佩玉琼琚。

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

将翱将翔,佩玉将将。

彼美孟姜,德音不忘。”周 · 诗经《有女同车》

这首诗里写了什么花,什么树?那是初夏时节的木槿花,木槿树、

有女子坐在马车上,容颜像那盛开的木槿花。

马车行驶,像在飞翔,她身上的佩玉响个叮当。

这是一首婚嫁情境诗。

那么为什么会用木槿花来形容她?

因为道路两边,正好种植这连贯成行的木槿,花开绚烂。

木槿柔韧,且树枝向上整齐,扦插可活,开花在初夏,为太阳之花。

而木槿在古代农田里,是重要的界地树种,篱笆树种。

因为舜帝重视农业,划分计量土地,这种树木,就叫舜花。

这连绵的木槿只能是人工种植,且绵延不断。

在这样花开的农田道路上,迎娶新娘,奔向的是富庶幸福。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

行与子还兮。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

行与子逝兮。”周 · 诗经 《十亩之间 》

自黄帝之前,就有种桑织布,到了周朝,桑树更为广泛种植。

十亩的桑田,都是小规模,采桑女很快就采完了桑叶,还有空闲的时间,约着人一起漫步回家,中间谈点心情或者发生点恋爱什么。

不过很快,就走出了桑田,女子看到男子骑着马远去,心有惆怅。

也正是有了桑田,有了稳定的工作饱暖基础,女子才有闲情轻松浪漫一会吧,虽然结局也是伤别离。

但是设若没有这些桑田呢?

可以参见那为了生活而苦着脸的七个孩子的母亲。

所以自古,要想富,先种树,再修路。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诗经《采薇》

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诗经名篇。

曾经我离开的时候,乡村的杨柳,青色摇曳,依依动人。

当我现在走在回乡的路上,雨雪霏霏,冰雪冻住了柳树。

那么漫长的回家路啊,一路饥渴交迫。

我的心中充满悲伤,但是没有人知道,我的悲哀。

这里乡野道路上的杨柳,是杨树和柳树的总称。商朝甲骨文就已经标注柳树是长在河道流水边的树种,逢春早发,充满生机。

杨柳插枝可活,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

但是在周朝,人们早已经主动种植柳树,有着固土防涝的巨大作用,且柳树是诸多农具和建筑廉价优质原料。

正是杨柳常见,和家乡田园融为一体,才是人们心中的家园树,相思树。

诗经时代“折柳樊圃“,就是折下杨柳围在院落或者田园边,柳树会自然成活,且繁茂。

这是最容易种植的一种树木,也是最让人有家乡感的树木。

古人种植树木,是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但是同时也是敬畏爱惜自然的一种生活方式。

古人很早就意识到竭泽而渔,伐山尽木,是一种自毁的行为,所以在征服自然的同时,保养自然,力求人和自然和谐发展,双赢共处。先秦时代,桃桑梅柳都成林。

在植树节看看诗经里的树木以及种植,温故知新,创建绿色永恒的人类家园。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技术支持: 创和全网营销 | 管理登录
返回顶部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