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为啥今年农历年有两个立春时间:2023-02-02 今年是农历癸卯年,闰二月,闰年中将会出现两个立春节气,即癸卯年的正月十四(公历2023年2月4日)和腊月二十五(公历2024年2月4日)均为立春时间,民间称这种现象为“一年两头春”,也称“双春年”。下面就说说今年的农历年为什么会出现两个“立春”。 “一年两头春”是中国农历历法中闰年时出现的现象,要清楚了解这种现象,需要从公历和农历的不同说起。 先说公历:目前国际通用的公历和中国的二十四节气都是依据太阳运行规律,即回归年编制的。回归年又称太阳年,是太阳中心自西向东沿黄道从春分点到春分点所经历的时间,也就是地球绕太阳转一周的时间。立春节气在公历年中的日期基本固定,绝大多数年份为2月4日,个别年份为2月3日或2月5日。这个时间差别是由公历也有闰年造成的。1回归年为365.2422日,即365天5小时48分46秒,这样每过4年就多出1天。所以公历每4年设一闰年,闰年比平年多1天,放在2月。通常情况下凡公历年数能被4除尽的年份为普通闰年,2月有29天;除不尽的年份为平年,2月有28天。我国的“24节气”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来划分的。把太阳从春分点也就是黄经零度出发(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作为一回归年,24个节气正好360度。因为公历闰年和平年只相差1天,因此从公历来说,不论是平年365天还是闰年366天,每年都只出现一次立春节气,24个节气也都只出现一次,且每年出现的日期基本相同或相差1天。 再说农历:农历是按照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为依据编制的,一个朔(地球上看不见月光为朔)望(地球上看见的月亮呈圆形为望)月为一个月。朔望月,又称“太阴月”,是指月球绕地球公转相对于太阳的平均周期,为月相盈亏的平均周期。以从朔到下一次朔或从望到下一次望的时间间隔为长度,平均为29.53059天。我国的先民们把月亮圆缺的一个周期称为一个“朔望月”,把完全见不到月亮的 一天称“朔日”,定为农历的每月初一;把月亮最圆的一天称“望日”,为阴历的每月十五(或十六)。按一个朔望月约29.53天计算,全年12个朔望月的天数一般是354天或355天,比公历年的365天或366天少了11天,这样“经年累月”就产生了非常大的“时间差”。为了使农历年的长度与公历年接近,古人采用增加闰月的方法解决回归年与朔望月之间的调节问题。我国智慧的古人在每19个农历年中增加7个闰月,即19年7闰,有闰月的那一年有13个月,闰月所在的年份称为闰年。这样一来,19个农历年和19个公历年长度就几乎相等。至于闰月具体安置在哪一个月,这和24节气中的“中气”有关。24节气由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组成,两者相间排列,按24节气排列顺序,凡处于奇数位的为节气,处于偶数位的为中气,如立春排在第一位,为奇数1,即称节气,雨水排在第二位,为偶数2,即为中气。加闰月的规则是每个月中凡含有中气的算正常月份,不含中气的就算上一个月的闰月。如今年闰二月,在闰二月中就只有“清明”这个节气而没有中气,故定为闰二月。农历闰年的天数,一般是384天或385天。由于农历闰年一年的天数多于公历一年的天数,就可能会出现农历闰年一年中有25个节气,年初一个立春节气,年尾一个立春节气,今年就属于这种情况。今年为闰年,有个“闰二月”,全年共有384天,所以就出现了两个“立春”。相对于“一年两头春”,农历年还有“无春年”和“单春年”,即在农历的一年中没有立春节气或只有一个立春节气。 综上所述,“一年两头春”是每隔几年便会出现一次正常的历法现象,对自然气候和季节没有影响,对人们的生活、生产更不会产生特殊影响,我们只需顺其自然即可。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