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孝道家风 >>孝道家风 >> 被子女抛弃的老人,多半是败在自己手里
孝道家风
更多
  • 家庭美满幸福的一个准则

    家庭美满幸福的一个准则

    一个家庭的美满幸福,一定不要有一些不好的习惯,如果有的话,幸运之神就会远离你家。如果你想让家庭越来越兴旺,那么请大家一定要看完这片分享。第一、一个家庭不要轻易的

  • 过寿讲究多,不能随便过:庆九不庆十 7

    “过寿”和“过生日”是同一个意思吗?严格来说,其实是有差别的。虽然两者都有表示庆生的意思,但是“过寿”具有更明显的年龄限制和条件要求。民间有“不到花甲不庆寿”的

  • 母氏圣善:致敬古代的贤母们

    史上有“四大贤母”之说,即孟子之母、陶侃之母、欧阳修之母、岳飞之母。孟母位居“四大贤母”之首,其勤劳坚贞、明理善辨的美德至今仍为人称颂。古语云:“蓬生麻中,不扶

  • 陕西需要千百个來輝武

    陕西需要千百个來輝武

    1992年8月,时任中共陕西省委书记张勃兴同志在陕西省科协第四次代表大会上讲话中说到,“陕西为什么落后?究其要害就是缺乏德才兼备的人才。假若我们陕西有十个来辉武

  • “勿以不孝身,枉着人子皮”,到底说的啥意

    “勿以不孝身,枉着人子皮”,到底说的啥意

    古人认为孝心看重的是发自内心而非实际行动。其实当今社会流行着一种社会风气,叫“假孝顺”,很多子女把赡养老人当成一种任务,有的是为了老人的财产养老金,有的是为了给

  • 如亲情寒了你的心,做好这3点才是聪明人

    如亲情寒了你的心,做好这3点才是聪明人

    《史记》有云:“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这世上真正的亲人,是无论你处于何种境地,都懂得关心和心疼你的人,反之亦然。亲情或许

  • 闰月要穿“闰月鞋”,该买啥样的?你给父母

    闰月鞋,闰月穿,闰月老人活一千2023年是黑兔双春闰2月,在闰月当中有很多的讲究和规矩,其中一个讲究就叫闰月鞋。啥叫闰月鞋?又该怎么买呢?1、闰月鞋,添福添寿保

详细内容

被子女抛弃的老人,多半是败在自己手里

时间:2023-01-08     作者:布衣粗食   阅读

每个人都不想“孤独终老”,却总有一些人,躲不过厄运。

“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的儿女的义务。这一点,毋庸置疑,千年以来,孝顺的故事,数不胜数。

总有一些老人,在年迈的时候,被儿女争着赡养。留下了佳话。

如果老人被儿女抛弃,周围的人就会“气愤不已”,甚至有一些长辈,站出来“谩骂”。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任何一种情感,都是双向奔赴的,孝顺也是一样。

从因果关系来分析,被儿女抛弃的老人,多半是败在自己手里,有一部分原因属于“自作孽”。

01

第一,老人从中年开始,主动和某个儿女疏离,导致两代人的关系变淡。

在孩子很多的家庭里,老人常常顾此失彼,并不奇怪。

毕竟,任何一个人,精力是有限的。但是刻意去贬低某个孩子,或者瞧不起某个孩子,就显然是大人主观上犯了错误。

我的外婆,生了七个孩子。

我的阿姨是第六个孩子,出生的时候,医生说:“肺部有问题。”

因为医疗条件有限,具体的病情,医生也说不清楚。但是外婆却打定主意,要把孩子送出去。

在阿姨三岁和七岁的时候,有过两次被送人的经历。一次是去了山沟里的表叔家,后来因为表叔早亡,被送回来了;一次是送给一个原本没有孩子的城里人,后来因为城里人自己有了孩子,阿姨被送回来。

一颗幼小的心,经历了一波三折之后,就会“对家庭失望”。虽然孩子没有办法和父母对抗,但是长大以后,内心会有仇怨。

外婆、外公年迈的时候,阿姨很少过问。外婆过世,到落葬时,阿姨也没有到场。显然,她被排除在“孝顺”的圈子了。

俗话说:“儿女是母亲身上的一块肉。”

如果父母把某个儿女不当一回事,长期没有感受到“温度”,那么他就会和家庭慢慢疏离。万一其他的儿女,因为他不够孝顺,而互相比对,家庭的情况,就会变得特别复杂。

看过一句话:“有一天,你被孤立了,就好好想想,以前你孤立的人。”

好的父母,无法让所有的儿女都得到均等的情感,但是可以创造集体的温暖。始终说“大家、我们”,而不是“我、你、他”。

02

第二,老人特别偏心,对儿女的教育不够,导致儿女矛盾重重,在赡养方面,互相推诿。

关于偏心的缘故,大家都有共识。

重男轻女,重女轻男,都会出现在我们身边。就算是很公正的父母,也不能让所有的儿女都满意。

节日偏心是客观存在的,那么我们可以在教育方面下功夫。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用几句话来表达家庭教育学的全部精华,那就是要使我们的孩子成为坚定的人,能严格要求自己。”

如果把儿女教育好了,有赚钱的本领,能够换位思考,理解别人,那么“偏心”这件事,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现实社会上,很多老人居住在女儿家,而不是儿子家。这就说明,女儿接受了很好的教育,对“养儿防老”的古训、“儿女都一样”的俗语,有了深层次的理解。

一个有教养的人,保养的声音会小一些,对于人性看得更加透彻,更加珍爱家庭。这一点,很多父母都会忽视,他们只懂得“让孩子读书,考上大学”。

几个没有教养的儿女坐在一起,哪怕个个都有钱,也会吵吵闹闹。口袋里装着一万元,还会惦记父母手里的一百元。

如果老人被儿女抛弃,表面上是“不团结”,深层次去理解,就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老人在中年的时候,没有起到“和事老”的作用,没有考虑到素质提升的问题。

03

第三,老人把外人当成亲人,把儿女当成外人,让儿女难以接受现实。

我的母亲,常常喜欢对外人说:“我家女儿,一个月都没有打电话了,白养了。”

小区里的老人,偶尔会问我:“你的姐姐,怎么不管母亲呢?”

听到这样的话,我有些难受,然后告诉母亲:“外人再好,也不会帮你养老;女儿再差,也不会不管你。”

很多老人,喜欢胳膊往外拐,甚至把财产也给了外人。这样的行为,是儿女们难以理解的。

在言语上,总是贬低自己的晚辈,制造内耗。

在行动上,有的老人热衷黄昏恋,导致家庭财产流失;喜欢信任不良商家,买一些毫无意义的东西;喜欢被人吹捧,误以为外人会帮忙养老。

俗话说:“远香近臭。”

老人应该看透生活现实,外人在远方,因此没有矛盾;家人在近处,因此矛盾不可避免。既然矛盾无法根除,那就调整思维模式,把思想捋顺。

对儿女越信任,老人的生活越好。就像儿女还小的时候,一旦被鼓励,就会兴高采烈。

04

如果老人遇到了“被抛弃”的情况,我给你支个招。

首先,老人要意识到,独居是社会常事,不要有恐惧感。据统计,大概每3个老人中,就有1个是独居或空巢老人。2050年前后,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4.87亿。

提升了自己的认知,内心沉稳了,自然就会减少对儿女的依赖,从而减轻孤独感。

其次,放下姿态,关爱儿女。如果儿女不太乐意,可以多关心几次,用真情打动他们,还可以通过关心孙辈来拉近大家的距离。

最后,早一点做好养老的准备。在钱财上,尽量不麻烦儿女。

孝顺两个字,拆开来看——儿女要孝,父母要顺。

顺着人生发展、年龄变化、人的本性去思考和准备养老问题,人生的后半段,生活质量才能提升。

作为老人,健康时流汗,走不动时留情。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技术支持: 创和全网营销 | 管理登录
返回顶部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