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老养生 >>健康保健 >>健康保健 >> 不可不知的冬至“四字养生法”
养老养生
更多
详细内容

不可不知的冬至“四字养生法”

时间:2022-12-22     作者:辛志林【原创】   阅读

    今日冬至,是进入数九寒冬的第一天,也是一年中阴气最重的一天。冬至过后,气温往往大幅下降,冬天最冷的时候也就到了。不过冬至后,阳气缓缓回升,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也是夏病冬防、冬病冬治的最好时机。冬至养生,要谨记“四字养生法”。

26.jpg

    一、躲

   冬至后,天气寒冷、阳气伏藏,顺应这一变化,此时养生当注重于“藏”。冬至又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也是人体阳气最弱的时节,要学会“躲”才能养护好体内微弱的阳气。

    1、饮食躲暴饮暴食和过咸过辣

    冬至是一年中昼短夜长、阴气最重的节气,切记不要暴饮暴食,因为此时阳气最弱,无法帮助身体运化过多的食物。天寒地冻,吃饭的时候宜少而缓,少量多餐,在保证营养的同时,又不伤脾胃。冬季养生,饮食不宜过咸,过咸会伤肾,损伤阳气;也不可过食辛辣刺激之物,日常饮食宜吃些润肺养肺的食物,如百合、银杏、银耳、莲藕、莲子、雪梨等。

     2、起居躲寒冷

    冬至是“数九”的开始,冬至养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做好防寒保暖。冬至后天气渐冷,人体阳气也弱,抵抗力差易患风寒感冒,这时要躲着寒凉,外出时一定要注意颈、背、腹和脚的保暖,避免风寒的侵袭,才能不感冒生病。要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增添衣服,衣裤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软宽松,不宜穿得过紧,以利血液流畅。同时,要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如平时坚持用冷水洗脸等,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寒能力。

    3、锻炼躲大汗

    大量排汗会耗费大量精气,冬季应顺应天时,注意养藏,安静休养,不宜剧烈运动,大量出汗。

    4、情志躲是非

    冬季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宜躲去是非,远离烦恼,避免因情绪激动引起的突发疾病。要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避免急躁发怒,以免扰动闭藏在内的阳气。

8.jpg

    二、养

    冬天人体阳气本就不足,因此要减少阳气的消耗,养精蓄锐,保养精气,养生以“静”为主。宜早睡晚起,保持充足的睡眠,勿过度操劳,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冬至时节养阳,可以常搓后腰腰眼,腰眼为经外奇穴,平时用手掌搓腰眼和尾闾,不仅可以疏通经脉、强壮腰骨,还能起到固精益肾和延年益寿的作用。方法是双手搓热后,紧按于腰眼处片刻,再向下重推至尾闾部,每日反复50~100遍。冬至时节养阴,可以常按足底涌泉穴,这个穴位是人体肾经的起始部位,是肾经第一个穴位,为肾气生发之源,有很好的滋阴补肾作用。

    三、补

    冬至是冬令进补的最佳时节。因为冬至过后,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以发挥其滋补功效,所以在冬至时节进补最为适宜。

    1、补阳气

    天下第一补阳品是太阳,冬天想要补充人体的阳气,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晒太阳,尤其是晒后背。因为背部是人体督脉所在,督脉是人体的阳经,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在阳光充足的时段,找一个向阳的窗边晒晒后背,补充了阳气,全身都会暖和。

    2、补营养

    药补不如食补,饮食调养是冬至进补最好的方式。进补又分为温补、平补和滋补,冬季最佳的选择是温补,比如鸡肉,羊肉,牛肉,鲫鱼等,可配枸杞、马蹄、甘蔗等同煮,具有一定的养阴功效。为避免上火,可以搭配萝卜、白菜等清热的食材同食。冬至时阴气已达到极盛,阳气开始萌芽。顺应这一趋势,冬至养生亦应适当补养阳气,可以适当吃一些羊肉、枸杞、韭菜等食物。冬季养生的重点是健脾补肾,驱除外寒,因此可以多吃一些有助于补脾胃养肾的食物,比如黑芝麻、黑豆、黑米等黑色养肾食材,山药、板栗、红枣、土豆、海参等食材也非常适合。坚果性味偏温热,在其他季节吃容易上火,而冬至后天气较冷,适当多吃一点坚果有御寒的作用,还有助于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吃核桃时可用水泡一泡再吃,效力会更好。

3.jpg

    四、防

    冬至前后气温骤降,要迎来最冷的时候,是感冒、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因此,冬至时节要特别注意防病。

    1、防感冒

    一是要注意气温变化,及时增添衣物,防止受凉。二是少去人流量密集的地方,避免感染流感病毒。三是适当锻炼,补充维生素C,提高身体免疫力,可以多吃苹果、橘子、山楂、红薯等富含维C的食材,尤其是柑橘类水果。

    2、防心脑血管疾病

    寒冷的刺激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要注意保暖,按时服药,加强锻炼,保持乐观的心态。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不宜晨练,最好10点之后再运动。

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技术支持: 创和全网营销 | 管理登录
返回顶部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