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从保定考出的状元刘春霖,在民国待遇如何?时间:2022-12-17 刘春霖,字润琴,是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的状元,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 虽然小时候家道贫寒,父母为普通官差,母亲则依靠在知府家中帮工做仆养家,但一直没让刘春霖为学业而担忧。 尤其是刘春霖,表现出极强的学习天赋后,他的父亲还特意将他从老家带到保定,送入莲池书院中求学,为的就是刘春霖,能够有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将来出人头地。 可怜天下父母心,无论个人生活多么辛苦,刘父刘母仍然将刘春霖放在首位,而他也没辜负父母的心愿,寒窗苦读十余年,深受院长吴汝纶赏识。 至光绪三十年,刘春霖同其他同届考生一同参与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并在第一轮考试中就成功获取殿试资格。 至于状元的争夺,民间还有个趣闻传言。当时在众多主考官心中,刘春霖和另一位广东考生朱汝珍,不相上下。 原本众多主考官,更加倾向于朱汝珍,但当他们将考卷送到慈禧眼前批阅时。慈禧却对朱汝珍的名字和由来十分不喜,这才让本是第二名的刘春霖成了状元。 有关原因,其一是因为“朱汝珍”名字中带了一个“珍”字,这让慈禧联想到早些年让自己十分不喜的珍妃。 其二,则是朱汝珍来自广东,和当初掀起太平天国起义的洪秀全,来自同一个地方。 当然,无论民间传言真实与否,都不能否认刘春霖本人的才华。不过这一届状元高中后,到没有第一时间进入官场做官。 彼时,晚清政府认为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已经不适合大清朝的发展,于是又公费将刘春霖等人送往日本深造。 没想到等刘春霖等人学成归来,大清朝都已经走向了没落,刘春霖虽是状元,却也只能闲置在家。 民国的经历那么在这之后,刘春霖又遭到了怎样的待遇呢?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清朝灭亡后,袁世凯最终窃夺了革命果实,并在不久后暴露称帝野心。作为前清朝的状元,刘春霖自然也受到袁世凯的重视。 于是袁世凯便派人对刘春霖做了一系列思想工作后,安排他成为总统府内使,并长期担任总统府秘书长。 不过要说重用刘春霖,其实倒也没有。无论袁世凯,黎元洪还是冯国璋等人,都只不过是将刘春霖当成一个招牌,吸引天下读书人为他们效命。 尽管没能获得重用,但刘春霖本人彼时能够享受到的待遇还算不错,然而好景不长,袁世凯退位,诸多军阀混战后,刘春霖也决定辞去所有职务,闭门不出。 直至后来溥仪皇帝在东北“复辟”,联合日本人一同邀请刘春霖前往东北做官,则被他严词拒绝。 这不只是因为刘春霖清楚知道,溥仪与日本人同样只是让他前往东北撑门面。更重要的是在刘春霖心里,中国的官员,怎么能在日本人手下做官。 于是在长达数年的时间里面,刘春霖一直待在北平,1928年左右,57岁的刘春霖辞官,基本没参与任何政治势力,从此彻底告别政坛。 宁做华丐,不当汉奸 由于刘春霖的名声与身份,他想逃避政治,但政治不会放过他。时代对他最终的考验,终于到来。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东北。这一年,是刘春霖的六十大寿。家人准备给他祝寿,刘春霖阻止说,现在国不安宁,民不聊生,咱们一家人玩一天就行,不迎客庆祝了。 然而,随着生日临近,沧州、保定的亲戚都提前来京给他祝贺。他的儿子刘海云只好请了京剧团在家表演。但刘春霖却很难高兴得起来,他写诗说:“忧国忍能看彩戏,为传雪已兆丰年。” 像杜甫“忧国愿丰年”一样,刘春霖在人生大喜的日子,忧心忡忡,唯有祈愿国泰民安。 那一年,他写下了《六十自述》,回顾他的人生。“平生志不在温饱”,“不崇高第崇高行”,在时代大变局中,他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向近代转型的一代人,却难能可贵地保持了家国情怀。 他是中国科举时代最后一个状元,蓦然回望,在他60岁时,也仅有他这个末代状元硕果仅存于世。这让他无比悲凉: “第一人中最后人,只今四海剩孤身。” 他老了,社会担当却不减当年。 1933年,黄河决口,河北遭灾。刘春霖利用自己在社会上的地位,联合发起成立“河北移民协会”,组织募捐和移民。在包头附近建立了“河北新村”,两次共移民330多户,1100多人。沿途费用都由刘春霖自己承担。 1934年,伪满洲国总理郑孝胥拉拢刘春霖共同辅佐溥仪,许以教育部长一职。刘春霖断然拒绝,并宣布与溥仪决裂:“君非昔日之君,臣亦非昔日之臣。” 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平失守在即。同乡好友金选三假称自己病重,将刘春霖骗到天津,并在英租界为他找好了安全住处。 刘春霖住了一阵子,惊闻北平沦陷,潸然泪下。他对金选三说:“父老惨遭蹂躏,我当了逃兵,真是愧对先祖之教导。”他毅然辞别金选三,回到了沦陷中的北平。 后来,大汉奸王克敏、王揖唐等人在北平组成“华北政务委员会”傀儡政权。 王揖唐与刘春霖是同科进士,又同在日本留学,平日颇有些交情。为了装点门面,王揖唐亲自带着礼物去请刘春霖出任伪职,刘春霖当即表示:“宁做华丐,不当汉奸!”誓不依附日本侵略者,并怒斥王揖唐等汉奸是“筋骨软的东西”。此后闭门谢客。 据说王揖唐恼羞成怒,鼓动日本兵将刘春霖一家赶出家门。刘春霖一度流落街头。后在社会舆论干预下,刘春霖才被允许领回个人财物,回家居住。 在日本人看来,刘春霖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总归只能靠向自己这一方。却没想到刘春霖仍然十分硬气,仅靠卖字为生,一直勉强支持。等到日本人耐心耗尽,打算不顾一切将其杀害时,得社会各界人士的救助,刘春霖成功逃脱。 尽管人生最后几年,与家国同落难,刘春霖生活已经潦倒。但他保持了民族气节,铮铮铁骨,照耀青史。 1942年1月,71岁的刘春霖去世。 中国最后一个状元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