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养生健体!按摩14经要穴大全,请收藏时间:2022-11-21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 (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四肢百骸通过经脉(包括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以五脏(加上心包实际上是六脏)六腑命名的经脉共十二条,称为十二正经。奇经八脉中的任脉和督脉,因有其所属的腧穴,故与十二正经全称为“十四经”。十四经均具有一定的循行路线、病候和所属腧穴,是经脉系统的主要部分。通过经脉的内外联系,脏腑病变可反映到体表,并出现特定症状和体征,而刺激体表经脉和相应穴位又可以治疗相应脏腑的疾病。下面就按摩人体十四经及经脉上的穴位调理相关疾病、养生健身谈些认知,供感兴趣的广大朋友阅研。 一、按摩心经极泉穴养心安神 按摩心经上的穴位对治疗心脏疾病有一定的好处,尤其是心经上的极泉穴(腋窝顶点)是治疗心脏病的名穴,常按极泉穴有宁心安神、解郁止惊之功效。按摩方法:将右手四指放在左侧胸大肌外侧,拇指按于胸大肌内侧。再用食指、中指自然点按在腋下极泉穴;边捏拿胸大肌,边用食指、中指点揉极泉穴,反复操作10次,然后再换手同法操作。 二、按摩肝经太冲穴疏肝解郁 按摩肝经上的太冲穴(足背上足大趾和足二趾趾缝上二横指凹陷处)可疏肝解郁,调理气血,化湿通经,对胁腹满满、头痛目眩、疝痛、小便不利、月经不调等症有很好的效果,此法尤其适用于爱生闷气的人。按摩方法:用大拇指按摩太冲穴,可由下向上按揉,双脚都要按摩。每侧按摩5分钟,还可以从太冲穴揉到行间穴(足大趾和足二趾趾缝上方),将痛点从太冲穴转到行间穴,效果会更好一些。 三、按摩脾经三阴交健脾养血 经常按摩脾经有健脾养血之功效,三阴交(足内踝上四横指处)是脾、肾、肝三条经脉相交之处,是治妇科病的灵丹妙药。经常按摩此处,可防治月经不调、痛经、白带多、崩漏、盆腔炎、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神经衰弱等症。按摩方法:拇指指端按在三阴交穴上,然后逐渐用力深压捻动,或拇指指腔在三阴交穴轻柔、和缓地揉动。 四、按摩肺经中府穴防治肺病 按摩肺经可改善呼吸不畅、咳嗽、喉燥咽干、流鼻涕、气喘等症状,尤其是常按摩肺经上的中府穴(锁骨下方腋窝横纹上一横指凹陷处),效果更为明显。中府穴是肺的募穴(募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胸腹部的腧穴,又称为“腹募穴”。六脏六腑各有一募穴,共12个。募穴均位于胸腹部有关经脉上,其位置与其相关脏腑所处部位相近。),可降肺气、和胃补脾、止咳平喘、清泻肺热,常用于治疗咳嗽、哮喘等症。按摩方法:用双手拇指同时按压胸上方两侧的中府穴,每次至少压5下,每下压3~5秒钟。 五、按摩肾经太溪穴提高肾功能 太溪穴(足内踝与足跟腱之间凹陷处)是肾经的的腧穴,古代又称其为“回阳九穴之一”。经常按摩此穴,具有明显提高肾功能的作用。按摩方法:用对侧手的拇指按揉太溪穴,也可以使用按摩棒或光滑的木棒按揉,力量要柔和,以感觉酸胀为宜。 六、按摩胆经丰隆穴减小大肚腩 不爱运动和爱吃宵夜的人容易形成大肚腩,要减小大肚腩, 可以经常按压胆经上的丰隆穴(足外踝尖与外膝眼连线中点外侧一横指处)。按摩方法:左(右)下肢平放在对侧膝关节上,将右(左)手中指指尖放在丰隆穴上,拇指放在对侧,用力掐1~2分钟,每天早、晩坚持做1遍。 七、常敲胃经减肥瘦身 经常吃得太多,就会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虚弱,运化无力,脂肪堆积、 这是导致肥胖的机制,每天敲胃经,能让身上的赘肉消失,而且体重也不会反弹。按摩方法:从锁骨下开始,顺两乳,过腹部,到大腿正面,小腿胫骨外侧, 一直敲到脚背第二脚趾,敲打胃经时要稍稍用力,从足三里(外膝眼下四横指凹陷处)穴位开始,有疼痛感的地方要重点敲。 八、按摩小肠经防治肩臂疼痛 肩臂疼痛是小肠经所表现的症状之一,如果我们稍微用力地按揉手臂外侧的小肠经络,就可改善这种不舒服的症状。按摩方法:沿着小肠经的循经路线,从小指外侧开始向上走,顺着手臂外侧的后缘,到肩关节以后向脊柱方向走一段,然后向前沿着颈部向上走,到颧骨,再到耳朵,循经而上进行按揉。 九、按摩大肠经合谷穴缓解牙痛 “面口合谷收”,按摩大肠经上的合谷穴(拇指和食指并拢时虎口最高点)能治疗牙疼、牙龈炎、舌炎、腮腺炎等面部和口腔疾病。牙疼时,按压合谷穴5分钟后, 疼痛会減轻;如果有牙龈炎,并且持续时间较长,反复发作,经常按压合谷穴能起到一定疗效。按摩方法:用对侧手的拇指和食指指腹用力按压,直到产生酸胀感为宜,每天按压2次即可。 十、按摩膀胱经天柱穴防治后脑痛 天柱穴(颈上大筋的外缘与枕骨下缘形成的凹陷处)是位于血管和神经通路关卡的穴位,经常按摩天柱穴可有效消除后脑痛。按摩方法:将双手拇指放在天柱穴上,其他4指自然托住头部;拇指用力斜向上按压5秒钟,力度以感觉舒服为宜。 十一、按摩三焦经阳池穴缓解手脚发冷 按摩三焦经上的阳池穴(手背腕横纹上,前对中指、无名指指缝)可以治疗手脚发冷症,经常按摩此穴,可畅通血液循环,平衡激素分泌,使身体温暖如春,进而消除手脚发冷症。按摩方法:先以一只手的中指按压另一只手的阳池穴,再换过来用另一只手来做,按摩时间要长,力度要缓。 十二、按摩心包经保护心脏 人体心脏的外面还有一个心包,心包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代心受邪,它可以保护心脏,使心脏不受外邪侵入,若有外邪侵入,心包会进行掩护。 一旦心脏有病,也会表现在心包上。因此,要照顾好心包,平时就要多按摩心包经。按摩方法:依次按压中冲(中指尖上)、 劳宫(手握拳时中指指尖所对之处)、大陵(掌侧腕横纹中点)、内关(掌侧腕横纹上三横指两筋间)、间使(掌侧腕横纹上四横指两筋间)、郄门(掌侧腕横纹上七横指两筋间)、曲泽(肘横纹中点处)、天泉(伸肘仰掌,腋前纹头直下3横指处)、天池(乳头外侧一横指处)等心包经上的穴位,每个穴位每天按压2~3分钟即可。 十三、按摩任脉膻中穴宽胸理气 膻中穴(人体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处)是八会穴之一,为气之所会,宗气之所聚处,是人体穴位当中的理气要穴,具有宽胸理气、止咳平喘、宣肺化痰、通阳化浊、开郁散结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胸痹心痛、咳嗽、气喘等症状。膻中穴是心包的募穴,心包为心之外卫,心主神明,所以刺激膻中穴还具有安神定惊、清心除烦的作用,用于治疗心悸、心烦等病症。按摩方法:取仰卧位或端坐位,用中指的指腹点揉穴位,可顺时针和逆时针交替点揉。点揉的力度要适中,手法均匀、柔和,不要过度用力。每天早晚各按摩1次,每次点揉3-5分钟即可。 十四、按摩督脉百会穴提神醒脑 督脉为奇经八脉之一,总督一身阳气,被称为“阳脉之海”。百会(两耳尖连线的中点)正位于人头顶的部位,是人体当中最高的位置,人体诸阳气在百会交会,人体阳气最充盛的地方就是百会。人体12条正经中的6条阳经都汇集于百会穴,和有“阳脉之海”美誉的督脉相交汇,所以百会穴被称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按摩百会,就能把周身的阳气调上来,阴血也随着聚上来,这样脑供血不足的状态就可得到改善。因此,经常按摩这个穴位,对于身体渐亏、身体虚弱的中老年人,可以起到提神醒脑、补阳填阴的作用。按摩方法:用手掌按摩头顶中央的百会穴,每次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摩50圈,每日2-3次,可以疏通经络,提升督脉的阳气。用右空心掌轻轻叩击百会穴,每次10下,可以保持心情舒畅,解除烦恼,消除思想顾虑。(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