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英雄儿女》中王芳原型,来自保定英雄女战士时间:2022-10-22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经典红色电影《英雄儿女》当中的王芳同志,是个英姿飒爽的女战士。 她就是来自高阳县于堤村,了解王芳的创作原型——解秀梅同志。 解秀梅,1932年出生于高阳县于堤村。家乡解放后,她积极参加本村的业余剧团。在演出中,女英雄刘胡兰的故事深深地感染了她。她决心要像刘胡兰那样报效祖国。 1949年8月,年仅17岁的解秀梅参军入伍,1951年赴朝参战。在战火纷飞、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上,解秀梅扎着两只短辫儿,活跃在阵地上, 通过表演各种节目,来鼓舞战士的杀敌士气。 演出之余,解秀梅同志通常主动帮忙护理伤员。一天下午,突然有位受重伤的战士被抬进医务室,她赶紧跑过来,发现战士的双腿已经冻得僵直,脚和鞋都被冻在了一起,拔都拔不出来。解秀梅心里明白,若是伤员的体温迟迟不能恢复,别说是这双腿保不住,就是连性命也会受到威胁。在这紧急时刻,解秀梅二话不说,毫不犹豫地解开棉袄,将伤员的双脚放在了自己怀里,用体温为他暖脚。苏醒后的战士紧紧握住解秀梅的手,哽咽地说:“您不仅保住了我的腿,还保住了我的命!伤愈后,我还要回到前线继续杀敌!” 才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解秀梅就荣获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 1951年11月30日下午,解秀梅刚打柴回来,突然遇到9架敌机空袭, 手术所被敌机炸得燃烧起来。烈焰中她仿佛发现,还有身负重伤的605团排长李永华没来得及转移。紧急关头,解秀梅不顾一切地冲进屋子,把李永华背起来就往外跑。山上的火越烧越大,火焰逼的她什么都看不见。敌机一架跟着一架俯冲轰炸,突然一颗炸弹直向他们头顶落了下来,解秀梅猛然扑倒在战士身上,用自己的身体掩护他。炸弹爆炸了,气浪冲天,飞起的碎石和土块把她们埋了起来。解秀梅的棉衣被打破了好多处地方,身上流满了鲜血,可伤员李永华却安然无恙。解秀梅用尽洪荒之力,把他背到了山地防空洞,李永华得救了。可她却浑身无力地瘫软在了地上。 1951年解秀梅荣立“一等功”,成为志愿军“一等功臣”获得者中唯一的女性,并荣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最高荣誉——“国旗勋章”。 1952年,解秀梅同志作为志愿军归国代表团成员回国汇报,5月23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怀仁堂亲切接见了她,她作为志愿军代表为毛泽东主席献花。毛泽东主席为她签字道:“志愿军为中国人民争了光,人民感谢你们”。彭德怀将军夸赞她:“小姑娘不简单,不愧是志愿军中的花木兰。” 解秀梅的事迹被广泛传播,被编成歌剧《解秀梅》。著名作家巴金先生赴朝采风,根据解秀梅的事迹和经历,创作了小说《团圆》。并拍摄成电影《英雄儿女》,深深影响了几代人。 历时2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终于取得了伟大胜利,在中朝两国军民团结奋战和顽强拼搏下终于迫使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签订了停战协定,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壮歌,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光辉典范,形成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志愿军战士在魏巍笔下成为“最可爱的人”。 1956年,解秀梅从部队转业,后到河北华兴印刷厂担任领导工作。1996年1月30日,解秀梅因病于在河北省石家庄市逝世,安葬在双凤山革命公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