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万象 >>地域文化 >> 秋风吹雨过古城,一夜新凉是立秋
文史万象
更多
详细内容

秋风吹雨过古城,一夜新凉是立秋

时间:2022-08-07     作者:保定老年网   阅读

今天是立秋

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

暑去凉来

标志着孟秋时节正式开始

立秋时节

在二十四节气中,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据节气排序,立秋后还有处暑。立秋至处暑期间天气还是很热,处暑后便出暑了,自处暑起暑气渐退。立秋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还有“贴秋膘”“咬秋”等习俗。

立秋·民俗

贴 秋 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称体重,并和立夏时体重对比。夏天的人,缺乏胃口,饭食清淡,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称为“苦夏”。秋风一起,食欲乘势大增,想吃点好的,弥补夏天的亏空。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首选吃肉,谓“以肉贴膘”。

晒 秋

“一叶梧桐一报秋,稻花田里话丰收”,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晒秋已经成了农家喜庆丰收的“盛典”,“晒秋”的秋不仅仅是秋天,更代表一种丰收的喜悦,老百姓会利用房前屋后的平台、房顶等空地,晒一晒收获的农作物,粮食晒得越多,说明收成越好,而把粮食风干后,冬天才不会发霉变质,是老一辈多年的经验心得,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

啃 秋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每逢立秋,人们会买西瓜回家,众人围在一起品尝。据清朝张焘在《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那时人们相信立秋时吃西瓜,可使整个秋天不生病,并可免除冬天和来年春天的腹泻。

在古人看来

立秋的标志性物候有三

一候:凉风至

凉风是西风肃清之风,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那般盛气逼人,热气蛰伏,凉意日增。

二候:白露生

由于午热夜凉,形成了一定的昼夜温差。清晨的大地和植物上,常常会有晶莹的露珠产生。

三候:寒蝉鸣

随着天气进一步转凉,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仿佛在传达着夏天即将过去的消息。

北方虽还满是夏意

但茂密的枫树绿荫里

忽然就有了淡淡的红色

有的是一个边角

有的是半片叶子

而在南方

秋色则以林木景观的变化显现

“江枫秋老,晓来红叶如扫”

好像随着温度的下降

视野和胸怀都变得烟波浩淼起来

七月流火,八月未央

暄气将消未消

如香炉中的红灰

既无盛夏烈日的灼热

也未陷入凛冽萧瑟的气态

只留温香袅袅

“立秋”还是收获的标志

所谓“立秋十天遍地黄”

一个金色的秋天就要到来了

秋天虽是温寒转换的过渡

但也不乏惬意平和的景象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

就描绘了秋雨初晴后

傍晚时分的山村

风光旖旎,生活怡然

古人又常以“秋”指代肃杀的意境

所以天高日回、烟霏云敛的话

也常常在诗文中可以读到

正如唐代诗人李益所写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唯将满鬓雪,明日对秋风

虽然少了仲夏的浓郁气息

但孟秋的天高云淡

也会让人神清气爽

唐代诗人刘禹锡就写到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我们曾经播种的希望

都将一点一点看到回报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技术支持: 创和全网营销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