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涉老政策 >>法律权益 >> 诈骗案例解析,守好自己的钱袋子
政策解读
更多
详细内容

诈骗案例解析,守好自己的钱袋子

时间:2022-07-20     【转载】   阅读

cb8065380cd791239e905d96195ae884b3b78051.jpeg

近年来养老诈骗形式花样百出为严厉打击整治养老诈骗违法犯罪,增强老年人群体的防骗意识特推出守好自己的“钱袋子”

典型案例

2021年12月16日,深圳市南山区公安分局高新派出所接刘某花报警称:其在南山区南蓉海鲜大酒楼参与陌生短信发来的促销活动,活动主要内容是向老年人推销床上用品,且活动期间可以向举办方交钱拿礼品,第二天参与活动的时候双倍返利。刘某花及其朋友共交1万元人民币后,其女儿发现这是诈骗手法,其才知道被骗。2022年5月6日,南山区公安分局迅速出击,打掉了一个推销虚假保健品诈骗老年人群体的犯罪团伙,抓获并刑事拘留陈某松等9名犯罪嫌疑人,初步核实100余名老年人被骗。

2022年1月,广州市天河区公安分局接到一名91岁的男事主报警称:2019年至2021年期间,其被一女子以带去听课、推销药物的方式一共诈骗27万元人民币。天河区公安分局循线摸排,发现一个可能针对老年人进行诈骗的团伙。2022年5月12日、13日,天河区公安分局开展收网行动,抓获谢某华等14名犯罪嫌疑人,现场查获作案使用的电脑、手机、食用产品(未鉴定)等一批,后又追逃抓获主要犯罪嫌疑人赵某玲。

· 诈骗手法 ·

不法分子抓住老年人高度重视健康的心理,假借免费体验、养生讲座、专家义诊、消费返利等方式,夸大保健品治疗功效,欺骗诱导老年人高价购买保健品和保健服务,甚至销售伪劣产品,对老年人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

警方提醒

老年人养老保健要相信科学,多了解和学习医学知识,不要相信诈骗分子所说的“神丹妙药”,任何宣称包治百病、药到病除的“神药”都是欺诈行为。要切记“保健品不是药品”,不能代替正规治疗,假冒伪劣保健品不但不能治愈疾病,相反可能加重病情。身体不舒服时,要及时去正规医院就医诊治,不可轻信网络或推销电话中所谓的健康指导老师、名老专家的宣传。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技术支持: 创和全网营销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