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今日夏至,养生应掌握好这四点时间:2022-06-21 夏至到了,夏为大,至为极,万物到此壮大繁茂到极点,阳气也达到极致,所以是北半球一年中夜最短昼最长的一天,而且气温从夏至开始也日渐走高。 夏至时节养生,应抓住祛湿热、健脾胃、养心神、补肺肾四个要点。本文就此谈些看法,与老年朋友们交流。 一、祛湿热 夏至后的气温走高,加上雨量的增加,又湿又热的天气很容易造成体内生湿。因此,夏季养生应重视祛湿热。主要应着眼以下几点: 一是宜多食瓜类。瓜类大多能清热化湿,且清淡可口,是适合夏季降温防暑的好食物,像冬瓜、丝瓜、苦瓜等时令瓜类都可多食用。冬瓜能清热化痰,除烦止渴,降火解毒、利尿消肿;丝瓜除了好吃之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植物黏液、木糖胶等物质,全身都可入药,是夏日里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好帮手”;苦瓜性寒,具有降低血糖、促进食欲、排毒美容等功效,是消除暑热烦渴的好食材,但脾胃虚寒者不宜多食。 二是喝薏米赤小豆粥。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赤小豆,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它既能补心养血,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夏至后正好是暑气连天的时候,内湿外也湿,常喝薏米赤小豆粥,正好能起到养血、祛湿的作用。 三是运动排汗祛湿。夏至后不要因天热就不远动,运动出汗能让身体里面的汗排出来。因此,每天要坚持适量的运动,这样才能加速让湿气排出体外。 二、健脾胃 夏至后的湿热天气,除易体内生湿外,还会影响脾胃,导致脾胃虚弱。所以,夏至后养生健脾胃不容忽视。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注意饮食安全。少喝冷饮,不吃生冷冰冻的食物,冰箱内取出的食物别急着吃,尽量选择一些温性的食物,可以适当进食常温的酸奶、苹果、胡萝卜、南瓜、山药、小米等健脾祛湿的食物。 二是要注意保暖别贪凉。尤其要注意腹部的保暖,不要在空调房待过长的时间。长期待在空调屋里,会导致人体内的湿气越来越重,引起脾胃虚寒,严重时还会导致腹泻。如果脾胃功能较差,也可以适当服用藿香正气软胶囊,这是一种中成药物,具有解表、散寒、理气和中的功效。 三是要调整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餐,不要过度饥饿,也不要一次进食过饱,饭后半小时适当散步,早晚按摩腹部,以调理脾胃。 四是要多吃大枣。大枣有健脾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大枣可以去核去皮,泡水喝、熬粥、炖鸡、炖排骨都可以放入大枣,以起到健脾益气、养血的作用。 三、养心神 自夏至开始,天气闷热,人容易觉得情绪烦燥,困倦乏力,精神不足,特别想睡觉。究其原因,是因为阳气宣散在外,中阳不足。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阳盛于外的特点。因此,更要注意保护阳气。夏天养心重在养阳气,心是五脏六腑的阳中之阳。在夏天的时候需要固敛阳气,以阳生阳、滋养阳气,且要注意不能耗伤阳气。所以在夏季养心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活动不要太过剧烈。运动可以选择有氧的稍微缓慢的运动。夏日运动,最好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地点宜在河湖边、公园等空气清新处。 二是在饮食方面要清淡为主。清淡饮食能清热、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要多吃蔬菜,少吃肥甘厚腻和辛辣的食物,以免伤及阳气。 三是要注意情绪的平稳。喜怒哀乐都要保持平稳的状态,不能过度、过剧烈。 四是注意生活起居。夏季的作息要有规律,因为此时昼长夜短,为顺应自然界阴阳盛衰的变化,可适当地晚睡早起,但也不宜过晚入睡。以在每日23点前入睡,次日5~6点钟起床为最佳。要特别注意中午小睡,只需要半小时左右,就可以很好地恢复精气神,而且也有助于预防心血管问题。 四、补肺肾 夏至时节,人体体内火随温度增加而上升,肺部和肾脏功能衰退。按五行规律,夏天心火旺而肺金、肾水虚衰。因此,要注意补养肺肾之阴。夏至时节补肺,两个方面尤需格外注意: 一是饮食避免过辣过咸。因为食物咸味太重会引发更为旺盛的肾气,进而对心脏造成极大损伤,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人体的身体健康。 二是防上火。上火易引起肝病,可以多吃一些降火食物,不要着凉,多多补充维生素,这些都是养护肝肺的好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