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脉博览 >>诗文杂谈 >> 缅怀周总理和他的秘书们
文脉博览
更多
详细内容

缅怀周总理和他的秘书们

时间:2022-03-06     作者:俞梅荪【原创】   阅读

1.png

2022年3月5日,是周总理124周年诞辰日,国务院办公厅原秘书俞梅荪通过历史图片和史实,和大家一同缅怀周总理和他的秘书们。



01

顾明参与起草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


▲ 视频解读:1975年1月13日,在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周总理从305医院里出来,抱病作《政府工作报告》,他号召全国人民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成为他最后一次所作的报告。


该报告由顾明同志执笔起草。1974年,“四人帮”的文革势力与邓小平为首的反文革势力的角逐与较量,形势严峻,由邓小平主持起草工作。周总理的历次《政府工作报告》,顾明同志都参与起草。
1952至1964年,顾明担任周总理的经济秘书,后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发改委前身)副主任、常务副主任,在周总理的直接领导下,从事经济工作24年,成为周总理的得力助手,受到广泛好评。
1980年代,顾明担任国务院副秘书长兼经济法规研究中心主任,后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兼法律委员会副主任。我在他的领导下,从事经济立法工作十年,后六年担任其秘书。
     顾明同志多次聊起周总理,曾深情回忆,为周总理起草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住在景山前街的“三座门”军委招待所,他和邓小平反复磋商起草工作,考虑到总理的身体极为虚弱,难以在大会上读完《政府工作报告》,反复把报告压缩在5000字以内的往事。
     周总理诞辰124周年诞辰,中国新闻社的晚辈朋友把其珍藏的《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文件》人民出版社1975年1月版送给我。我端详发黄陈旧,满是灰尘的48年前的小册子,翻到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我还是头一次看到原文,果真约4500字。看到大会主席台相片和主席团名单的王洪文、江青、张春桥、姚文元“四人帮”及其利益集团成员,可见当年两种势力的较量,政治生态环境很严峻。
2014年以来,我参加纪念周总理的活动,后被推选为周恩来研究会秘书长,致力于收集和撰写史料。如今,有时被称为周总理秘书的秘书,感到荣幸,且深感使命千钧。
2016年7月里,央视每晚播出电视剧《海棠依旧》,共41集,再现周恩来在西花厅工作和生活的感人场景,将人们带回那激情燃烧的时代。
1949年1月,北京和平解放;4月,周恩来入住中南海菊香书屋;年底,搬到西花厅。这座位于中南海西北角的古建筑大院,每年盛开的海棠花陪伴着周总理历经风风雨雨,凝聚着他和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的事业与共,朝夕相处的情感。

02

周总理办公桌上的台历



1646566079603311.jpg1646566079226761.jpg

1955年6月18日的工作安排:
 1、左上角“日韦明”
 “日”为日班,总理办公室的秘书分“日班”和“夜班”两班工作。“韦明”是总理秘书韦明同志,1951至1957年,担任总理的文教秘书。
2、右上角“夜顾明”
“夜”为夜班,“顾明”是总理的秘书顾明同志,他经常上夜班,1952至1964年,担任总理的经济秘书。
3、“上午九时,瞿秋白安葬”
1955年6月18日,瞿秋白烈士的遗骨从福建长汀迁到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周总理主持安葬仪式。
4、“下午三时,国务院全体会议”
国务院举行第十二次全体会议,讨论第一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计划,获得通过。
1646566176468712.jpg


▲ 左2,周恩来秘书韦明



03

忆往昔,在总理身边工作


     1988年4月,84岁的邓颖超(1904-1992)睹花思人,撰文《从西花厅海棠花忆起》:
“春天到了,百花竞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盛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12年,不再回来了。你不是喜欢海棠花吗?解放初期,你偶然看到海棠花盛开的这个院落,就爱上了海棠花,就到这里居住。你住了27年了,我比你住得还长,现已38年了。”
每逢1月8日,周恩来(1898-1976)的忌日,当年西花厅的工作人员及子女们聚在一起,深情缅怀敬爱的周总理。

5.jpg

▲ 2016年6月26日《海棠依旧》首映式,左起,陈毅扮演者崔根栓、总理侄子周秉和、秘书马列、卫士高振普、侄女周秉宜、叶剑英之女叶向真、恽代英侄孙恽铭庆、毛泽东外孙女孔东梅。(俞梅荪摄)
6.jpg
▲ 在《海棠依旧》首映式,马列(1950至1965年任周总理的外事秘书)对俞梅荪说:“当年我和顾明(总理的经济秘书)志同道合,努力为总理工作。” 回首往事,他侃侃而谈,激情燃烧。



04

回首当年

周总理的外事秘书92岁马列向我回首话当年。马列说:“1957至1958年,总理办公室的秘书中,有三位秘书的直系亲属被划成‘右派分子’,其中有我(马列)妻。总理了解情况后,我们三位秘书的工作都未受任何影响,继续工作了多年。当时所谓‘右派分子’的定义是‘反党反人民反社会主义的三反分子’,总理却很理解地说我妻是‘有啥说啥的阳性人,都是为工作上的事。’ 逢年过节,总理还询问我妻的情况,关心备至,我深为感动。” 
马列说:“就我所知,总理对‘大跃进运动’没有说过违心的赞扬话,没有作过积极的肯定。对‘反右派运动’也是如此,只是在不得不提及的时候,泛泛地说一句‘在这次运动中,一些人犯了错误’以应付。”
我询问满面红光的85岁老者:“您曾在总理身边工作吧?”搀扶着他的总理侄女周秉宜热情介绍:“他是总理的警卫员赵行杰,1958年在十三陵水库工地,和总理一起推车的就是他。”
我猛然想起那张流传很广的相片:总理使劲拉着车,赵行杰在后面把着车。这故事已编入小学课本。1954至1962年他任总理警卫员。


7.jpg

▲ 2016年6月26日,总理侄女周秉宜(中)对俞梅荪说:“他是警卫员赵行杰(左),曾和总理在十三陵水库工地推车。”
8.jpg
▲ 1958年6月,周总理4次带队国务院机关人员到十三陵水库工地,均住下数日,参加义务劳动。他高举红旗走在前列,即使健康人举大旗很费力,何况他的右臂伤残而伸不直。
9.jpg
▲ 在北京十三陵水库工地,周总理从早干到晚,天黑仍在拉车,卫士赵行杰在后面把着车。
10.jpg
▲ 1958年6月,周总理在十三陵水库工地劳动,天黑仍在推车。
11.jpg
▲ 《海棠依旧》首映式放映第18集片段,周总理在十三陵水库工地拉车。
12.jpg
▲ 在人民大会堂东门,俞梅荪迎候周总理卫士78岁的高振普将军。
我和高振普一起进会场。我说:“读了您的回忆录《陪伴病中周恩来的日日夜夜》,很感动,您亲历的史实很珍贵。”他说:“手里百余本书已送完,2001年出版的《周恩来卫士回忆录》发行10多万册,受到年轻人的关注。”1961至1976年他任总理卫士,1991年担任中央警卫局副局长,晋升少将。
高振普将军在书中写道:“总理离开我们40年了,他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多年来,许多朋友问我:总理身体那么好,怎么得了膀胱癌呢?按照他的地位和医疗条件,应该可以治愈的,为什么没能挽回他的生命?这也是我多年思考的问题。”
13.jpg
▲ 《陪伴病中周恩来的日日夜夜》中央警卫局原副局长高振普将军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16年1月版,29万字)。
14.jpg
▲ 在会场上,俞梅荪对年长一岁的总理侄女周秉建说:“您是我们广大农村知识青年的榜样!”她高兴地说:“我们是插友。”(农村插队知青通称插友即战友。)
1968年,周秉建响应党的号召,到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大草原阿巴嘎旗伊乡插队而积极苦干。两年后,当地征兵,被牧民推荐参军而回到北京。周总理却劝她回到内蒙牧区务农。她哭着毅然脱下军装,回到内蒙牧区安家落户。
我对总理侄女周秉建说:“您是我们广大知青的榜样。”
15.png
▲ 7月20日央视播出第26集《陈毅大病初愈,周秉建不满周恩来》:1970年9月,刚穿上军装的周秉建兴高采烈地到西花厅看望伯父周恩来,却被劝其应该回到内蒙牧区。她哭着离开,回家想通后,按照伯父要求,毅然脱下军装,回到内蒙牧区安家落户。
16.jpg
▲ 1972年北京知青周秉建在内蒙锡林郭勒盟大草原放牧。
1646566682880291.jpg
▲ 《周恩来和他的秘书们》1992年,牛大勇、张德华等采访,俞梅荪参与编辑。
海棠树下 怀念总理

18.jpg



▲ 上三图,西花厅海棠树下周总理办公室内外
顾明同志1933年参加革命,1952年起,在西花厅任周总理的经济秘书;1954年起,任总理办公室财经组组长;1965年起,任国家建设委员会秘书长、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发改委前身)常务副主任。他在周总理直接领导下,从事经济工作24年。
21.jpg
 1958年3月,在成都会议(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周总理和秘书,左起:周家鼎军事秘书、顾明经济秘书、周总理等。
22.jpg
▲ 1962年6月16日,周总理视察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左起:饶斌(机械部部长)、黎玉(副部长)、戚剑南(后,总理秘书)、周总理、周建南(后任机械部部长)、顾明(总理秘书)。
23.jpg

24.jpg

3月8日,河北省邢台大地震,次日周总理冒着余震危险,前往救灾,后又两次前往灾区慰问,顾明(时任国家建设委员会秘书长)随行并落实灾区重建。——时任邢台地区专员岳岐峰对俞梅荪深情回忆。

1646566957877938.jpg

▲ 1958年,左2周总理在他背后的站立者上海县县长范钦山陪同,在马桥乡田头。顾明时任周总理的经济秘书。范钦山现年96岁健在。(刘炳华提供)

26.jpg

▲ 1957年10月27日,周恩来和西花厅工作人员,一排:戚剑南、杨纯、刘昂、周恩来、邓颖超、陈浩、赵炜、成元功;二排:王甲芝、李岩、姚力、韦明、张彦、康英、许明、张元;三排:周家鼎、周研森、赵茂峰、刘英俊、马列、齐燕铭、陈其贤;四排:顾明、牛树峰、浦寿昌、何谦、王海青、邓光、邓东来、张启智、陈士伦、孙岳、邓颖超面前儿童是王海青之子王保山。(戚三彦、俞梅荪注释)

1646567024189616.png

▲ 1977年1月8日,周总理逝世一周年忌日,原总理办公室工作人员到西花厅看望邓颖超(左5),2排右1办公室主任童小鹏、右3罗青长、右4顾明、右6戚剑南等。

1981年起,顾明任国务院副秘书长兼经济法规研究中心主任。1984年起,我在国务院经济法规研究中心从事立法工作,常到顾明办公室(西花厅东侧的东华厅)汇报工作,有时随顾明参加赵总理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曾参与讨论《统计法》草案。

会议室免费供应白开水,如要喝茶,可从桌上的盘子里自取小包茶叶并留下两角钱,据说这是周总理定的规矩而延续下来。1988年起,顾明任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兼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我任顾明的秘书,在其办公室工作。

28.jpg

▲ 1989年3月6日周一(周总理91岁冥诞的次日),顾明打开办公室的后门,走进院子,独自来到盛开的海棠树下,默默怀念周总理。我跟随其后。他说:“总理最喜欢这里的海棠花,曾在树下照相。”我赶紧取来相机,拍下这一刻,背景为总理开会的老会议厅。(俞梅荪摄)

顾明来到当时较少使用而半闲置的老会议厅。他说:“当年我随总理在这里召集各种会议,这些桌椅都是那时的。”他指着房梁上的铁皮空调管道说:“这是最早的空调。”他还说,这里曾是清摄政王府,是我国最早有电灯电话的地方。

《经济日报》理论部编辑薛小和曾在海棠花开时来访,我摘了几支海棠花,捎给其父薛暮桥(总理倚重的经济学家)。次日,时年86岁的薛老回话说,睹花思总理,很欣慰。
1976年粉碎“四人帮”我国改革开放之初,顾明致力于周总理倡导的经济和法治建设,他熟悉经济,精通法律(早年留学日东京法政大学),励精图治,政绩卓著。
他时常谈起,在1950年代,周总理就对我谈起,对依法治国,依法管理企业的向往,但因历次政治运动而未能实施。
他谈起,周总理勤政廉洁的工作作风,而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我受益匪浅。周围一些老同志均曾为周总理工作,他们恪尽职守,任劳任怨的精神,激励我努力工作。

29.jpg

▲ 1993年3月5日,周恩来冥诞95周年,在江苏省淮安市周恩来故居(出生至12岁),总理秘书左起,张作文(军事秘书)、成元功(卫士长)、顾明(经济秘书)、李琦(总理办公室副主任)、周家鼎(军事秘书)。(俞梅荪摄)


06

“周总理秘书的秘书”与否

 
当年,我担任顾明同志的秘书,有同事和朋友称我为周总理秘书的秘书,如此恭维,使我反感,嗤之以鼻。
1994年1月8日,我随顾明、罗青长等周总理的秘书们,在人民日报社参加周总理18周年忌日追思研讨会。没想到,22天后,我被上海文汇报法人团伙盗印中南海机要文件,栽赃陷害,冤狱三年。《参考消息》转载西班牙官方通讯社埃菲社报道“周总理秘书的秘书犯了泄密罪……”(被文汇报透露外界)。我的所谓犯罪,一人做事一人当,竟给周总理和顾明同志抹黑,使我心如刀绞,羞愧难言。
1994年,冤狱之前,我每年随顾明同志参加周总理的纪念活动。时隔20年,从2014年起,我又参加周总理的纪念活动,回到这个领域,与大家久别重逢,后被推选为周恩来研究会秘书长。如今,我有时又被称为周总理秘书的秘书,感到荣幸,且深感使命千钧。


07

书信来往


与顾明曾有交流的老同事来信:
▲宋廷明(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新闻发言人兼理论局局长):
顾明同志是正人君子,学者型官员。1985年,赵总理指定由顾明、安志文、马洪、李灏、张彦宁成立“经济立法五人小组”,凡上报国务院的法规草案,先由他们召集有关部门专家研究讨论修改,再上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我曾多次参加顾明同志主持的讨论会,听其发言而学到很多东西。顾明同志领导我国经济法治建设之初的开创工作,很有建树。
▲马晓琳(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研究所研究员):
读此文,回想我曾和顾明同志一起开会的往事历历在目,周总理一直活在我们心中,此文资料之珍贵,记忆之深刻,文字深情而隽永,感谢分享。
▲赵伦(原中国经济法研究会研究部副主任):
我看此片,一见西花厅,就想起当年:你(俞)带我从顾明办公室穿入庭院漫步,好似落英缤纷的时节,曾经的周总理用房紧锁,庭院有些风尘凋敝……但也恍惚,若周总理拉门迎面出来,就如同影视《海棠依旧》之风采……感谢此文,带给我一段“感时花溅泪”的回忆,且想且珍惜!
▲丁基龙(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办公厅主任):
看完此片,震撼!不知流了多少泪,我同时在读《周恩来最后六百天》(顾保孜著),更是心情无法平静!伟大的总理!你在哪里?西花厅的海棠树啊!你还枝繁叶茂吗?
30.jpg
▲ 海棠花开。
2022年3月5日,周总理124周年诞辰日修订
俞梅荪,1953年生,在上海长宁区安化路原安化二中69届初中毕业,到江西省南城县新丰镇农村插队7年;1984年,北京大学法律系经济法学专业毕业,从事立法工作十年,曾任国务院经济法规研究中心综合秘书组副组长、组长兼新闻发言人,曾执笔起草《“七五”立法规划》,参与制定中外合资企业法、经济合同法、公司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企业破产法、国家安全法、保守国家秘密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参与为中央领导起草关于经济法治建设的讲稿和文稿及文件;1988年起,为国务院办公厅秘书,担任顾明(七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原副秘书长兼经济法规研究中心主任)的秘书;1988至1993年,每年为北大法律系高年级学生讲座《我国经济立法的现状与未来》并被聘为兼职副教授;曾任中国经济法研究会研究部主任、《经济法治》杂志编辑部主任,发表论文上百篇,多次获奖;1993年底晋升六级副局级公务员。

31.jpg

俞梅荪的祖父俞颂华在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的南京攻城战役;1920年,他和瞿秋白前往苏俄采访,后他常驻德国采访欧洲各国,成为首次走出国门的记者,在那里结识朱德和周恩来;1930年代担任《申报》总主笔即总编辑等。上海江苏路480弄76号3楼的俞家祖居,2004年被市政府定为“俞颂华旧居”。

  上海愚园路1065号《历史名人墙》有蔡元培、陈独秀、瞿秋白、黄炎培、俞颂华、傅雷等曾住本社区的民国人物展牌,这些人与俞颂华多有合作;愚园路江苏路口《历史风貌区地图》铜版墙,有“俞颂华旧居”的标注;江苏路的多处《历史说明牌》有俞颂华介绍。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技术支持: 创和全网营销 | 管理登录
返回顶部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