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涿州市 >>本地资讯 >> 保定市级"非遗"绳结编织技艺走进涿州市第二中学
详细内容

保定市级"非遗"绳结编织技艺走进涿州市第二中学

时间:2022-01-14     作者:保定老年网【转载】   阅读

一条简单的绳子,通过编织,神奇般地变成了精美的艺术品……近日,保定市级“非遗”绳结编织技艺走进涿州市第二中学,学生们在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艺术体验课上,见证并体验了绳结编织技艺的神奇魅力。

下载.jpg

绳结编织技艺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手工编结技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易·系辞》“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目契。”大事大结其绳,小事小结其绳,当时的绳结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具,同时还具有记载历史的重要作用。后来,绳结开始是用来装饰器物,被应用在人们的衣着、佩饰上。涿州市于氏绳结编织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于长娟老师在讲解了绳结编织技艺的历史后,向同学现场展示并教授了技艺,一条条简单的彩绳,经过灵巧的双手,变成一个个精美的装饰品艺术品,让同学们对非遗传承人魔术般的手法崇拜不已。

下载 (1).jpg

据了解,涿州市于氏绳结编织技艺所有结饰全部为纯手工编制,编制过程中需借助辅助钉板、镊子、珠针、胶枪等工具来固定编制中的线,从而加快编制速度,同时还会用到玉器、黄金、陶器、木制挂件等各种配件加以点缀,作品美轮美奂。

此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体验到了非遗项目的乐趣,也把非遗文化、匠人精神、创新传承传递给学生,让他们近距离感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让更多的青少年知晓非遗,热爱非遗,传承非遗,增强了青少年的非遗保护意识,让非遗文化在青少年手中焕发新姿。

下载 (3).jpg

“绳结编织历史悠久,其中蕴含了许多意义,每个结都有一个美好的寓意。”说起传承绳结编织技艺的打算,于长娟表示,希望未来能让更多孩子了解绳结编织、喜欢绳结编织,将其科学有序、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为结合涿州二中校园文化做好传承工作,当日,于长娟老师还携带手工绳结编织的《刘关张脸谱像》在三义宫为学生们讲述了忠义文化的内涵。

一直以来,涿州市第二中学坚持以学生发展为宗旨,重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该校以三义宫为“德育示范基地”,以三义文化为校园文化建设依托,形成了“崇德尚贤行忠义、明志敬学报中华”的校园文化精髓,并倡导学生“忠义报国、孝义报家”,在高中学习阶段树立远大的世界观、人生观。2020年下半年,该校申报了省级课题“校本课程建设和实施中弘扬忠义文化 培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研究”,目前课题正在研究中。

下载 (2).jpg

在涿州市,“非遗”文化并非只在高阁亭台,而是融入了平常百姓生活。近年来,涿州市以文化建设为传动轴,积极开展“非遗”发掘和保护,对手工绳结编织、金石博古画、霸王鞭舞等几十项非遗进行了保护和传承,并深入推进“非遗进校园”“非遗在社区”等活动,为社会发展注入精神文化内涵,让城市生活更有温度。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技术支持: 创和全网营销 | 管理登录
返回顶部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