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莲池区西高社区党总支书记王焕荣的"急难愁盼"时间:2021-12-27 对于基层干部而言,他们的“急难愁盼”是什么? 任职35年,莲池区西高社区党总支书记王焕荣说,居民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教医保,还有各家各户的“鸡毛蒜皮”,是她的“急难愁盼”。 几十年,围绕“这些”,她桩桩记在心上、件件办到了点儿上。 学习在西高社区蔚然成风 急 “居民回不了家,是我的工作没做好” 走进西高社区,多层居民楼外的一部部电梯,与楼体相得益彰,又自成风景。这在全市鲜见,追其背后的故事,王焕荣坦言:“情急之下的一次决定。” 西高社区原是西高庄村,保定典型的城中村。 2006年,城中村改造,西高庄村拆旧房盖新房,村庄变社区,村民变市民。 住楼房,大伙儿满心欢喜。可日子久了,问题来了。十几年过去,不少当初分到高楼层的住户随着年龄增长,每天为爬楼而遭难。 83岁的贾希文家住4楼,曾因膝盖做手术,上不了楼,借住亲戚家。 “我们不打算回去了,想换套带电梯的。”痊愈后,贾希文和老伴儿找到王焕荣,说出想法。 “有家不能回,是我的工作没做好。”王焕荣心急如焚,一面自我检讨,一面想办法。 “咱们给多层居民楼装上电梯吧?”班子会上,王焕荣的一句话,班子成员全愣了。 “这不是老贾一家的事,反映的是咱们工作没做好。”几句话后,大伙儿一致赞成。 随即,王焕荣召开党员代表大会和居民代表大会。“钱由集体出,大伙儿不用操心。”又是一翻推心置腹,全票通过。 半天三个会,装电梯的事儿就这样落了听儿。 两个月后,27部电梯顺利安装完并投入使用。 “开始我还觉得不可能,直到回家那天亲眼所见,别提这心里有多激动了。”说着说着,贾希文哽咽了,眼泪吧嗒吧嗒地往下掉。“以后我们哪儿也不去了,就在这儿养老。” 难 “转变大伙儿思想观念,贵在坚持” 庭院整洁,环境优美,遛弯的居民个个乐呵呵。 很难想象,以前的西高庄曾是收入不足700元、负债10万余元的困难村。而如今,集体固定资产达到4.5亿元、人均年收入2.9万元。 “一路走来,什么最难?” “转变大伙儿思想观念。”王焕荣脱口而出。 “怎么解决?” “贵在坚持。”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王焕荣上任时,组织活动靠大喇叭喊。人到齐后一看,光膀子的,穿拖鞋的,啥样都有。 “这哪儿行!” 新官上任,“第一把火”——立规矩。 “开会抽烟,直接抢过来掐灭。”“光膀子的,轰回家穿衣服。”“光着脚的,我给他买袜子。”……说起这些,王焕荣忍不住笑了。 二十一世纪初,村里的集体企业发展势头好,村集体收入日渐殷实,每年组织村民外出参观学习。“目的是让大家长见识、拓眼界,继续更新观念。” 进入新时代,各种学习、文艺活动成了“家常便饭”,社区每周五开展“人人上讲堂”,以文化人,成风化俗。 社区的尚德志愿服务队成立多年,队员从十几人发展到两百多人。 人越来越多,可管的事情越来越少。用队长刘桂兰的话说,大家已经养成了讲卫生、懂礼貌、守规矩的好习惯,不用管了。 垃圾分类在西高社区已不是新鲜事。居民把垃圾在家里就分好,该卖的卖,该扔的扔。这“扔”可不是随便乱扔,而是定时定点放到垃圾车里运走。所以,小区单元楼前不见垃圾桶。 社区成立“爱心基金”,每月有“爱心日”,居民自愿捐款捐物。院里的小孩耳濡目染,从小就懂献爱心。3岁的李紫宣跟家人去旅游,见到酒店门口有个捐款箱,立马找妈妈要零钱塞了进去。 愁 “社区建食堂,老人吃饭有了着落” 临近中午,敲开87岁刘书花老人的家门,她正在侍弄屋里的花花草草。 阳光洒满客厅,无花果舒展着绿叶,刺梅长出了骨朵儿,水灵的球兰顺着窗户爬到了房顶,一派生机盎然。 已近饭点,可老人家的灶台和锅都干干净净。“自从有了社区食堂,我就不怎么在家做了。”老人解“密”说,“一个人的饭不好做,做多了吃不了,做少了是凑合。” 西高社区现有住户386户、1000多人,70岁以上的老人占了三分之一。他们的子女多是双职工,老人吃饭成了问题。为这事儿,王焕荣一度发愁。 几经思量,她提议在社区建食堂。“我们提供场所,由餐饮企业运营,可打包可堂食,还能对外,老人吃饭就有了着落。但有一条:不以盈利为目的。” 很快,社区食堂开起来,很受青睐,常常要排队。 来到食堂,这天是周一,一共四个菜:滑溜鸡脯、醋溜白菜、黑椒牛柳、大葱烧豆腐,主食有馒头、米饭、杂粮和大米粥。价格实惠,一个人不到10元吃饱吃好。 走进后厨,灶台和锅同样干干净净。“入口的东西必须保证卫生和安全。这方面,我们有严格标准,随做随清理,但每道菜会留样48小时。” 负责人介绍。 “每天菜品不重样,每周菜单有调整。”王焕荣说,目的就是让老人们吃着得劲儿。 如今,社区食堂被居民们亲切地称作“幸福餐厅”。 盼 “大伙儿住得安心、过得舒心,是我最大的心愿” 连续五届省人大代表,25年为群众“代言”,每次提建议,王焕荣都离不开“民意”二字。 “希望政府为那些没有工作的市民提供更多保障。” “推选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要把能够扎根农村、真正为百姓办事的人选出来。” “农村光抓经济不行,要注重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观念。” “应持续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力度,提升生活品质。” …… 长期工作在基层,王焕荣了解基层,知道群众想什么。“大伙儿住得安心、过得舒心,是我最大的心愿。” 今年9月份,西高社区开展了“圆梦群众微心愿、品质服务党旗红”活动,通过填写心愿卡,征集群众“微心愿”。 “我想有个人聊聊天。”“我想要个新拖把。”“老人行动不便,希望能提供上门医疗服务。”……平时大家不好说出口的“心里话”,都以这种无声的方式摆在了明面。 王焕荣把社区党员干部发动起来,让大家认领“微心愿”,彼此互帮互助,奉献爱心。 “真希望去食堂买饭不再排长队。”社区居民张兰芳的“微心愿”,深深触动了王焕荣。眼下,她正忙着扩建食堂。 “位置已经选好,面积由以前的100多平方米增加到500多平方米,买饭不再排长队,受惠的人会更多。”对未来,王焕荣充满信心。 王焕荣和居民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上一篇一生仅仅写了两句诗,却因此载入史册下一篇家乡的“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