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藏宝天下 | 字字有来历,蒋维崧先生书法艺术鉴赏时间:2021-11-01 蒋维崧( 1915-2006年),字峻斋,别署峻、亦作骏,室名常署归网室、费白日宦,江苏武进人(今属常州市武进区),当代著名文字语言学家、书法篆刻家。
蒋维崧先生生于书香门第,其曾祖父蒋日豫为当地著名学者,精通书法篆刻,家中多藏古籍、字画。这使年幼的蒋维崧得到了良好的文艺熏陶,并逐步对文学、历史、金石、书画产生了浓厚兴趣。1934年,他被保送入原中央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学习。当时的中央大学正值鼎盛时期,学风醇厚、崇尚经典,师生都十分重视传统语言文学,在此期间,蒋维崧奠定了坚实的语言文字基础,又进一步激发了对书法、篆刻艺术的兴趣。大三时,他选修了当时在艺术系任教的著名词人、篆刻家乔大壮主讲的《篆刻》《书法》两门课,并得其赏识而成为入室弟子。在乔先生指点下,蒋维崧突飞猛进,并被推荐至沈尹默处学习书法。 蒋维崧先生以文字学研究而闻名于世,同时又精于书法、篆刻,为世人所共仰,与魏启后、陈左黄、高小岩、宗惟成一起被称为“山东五老”。蒋维崧先生从教六十余年,曾任山东大学中文系副主任、文史哲研究所副所长,山东省文史馆馆员、西泠印社顾问、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学术委员、山东省语言学会副会长、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等职;曾主持《汉语大词典》山东编写组工作长达十年之久,为辞书编纂积累了重要经验。
蒋维崧先生著有《汉字浅学》及语言文字学专著、论文多篇,近几年先后出版了《蒋维崧印存》(1992)、《蒋维崧临商周金文》(1998)、《蒋维崧书迹》(2001)、《蒋维崧书法集》(2005)等作品集,另外,著有《中央大学历史系所藏甲骨文字》《汉字浅说》,编撰《学习字典》《汉语大词典》等,使其在汉语言文字学方面影响巨大、声誉卓著,以至文学之盛光掩盖了其书名和印名。 赋予金文篆书以毛笔的意味,力求自然,这是蒋维崧先生对篆书艺术做出的突出贡献。蒋维崧先生写篆书是以其研究文字的深厚功力和比前人更多地看到金文石刻简书的优势,追求书法艺术的底蕴,透过斑驳陆离的铭刻资料,寻找规律性的东西,并把乔大壮先生博取金石入印的本领和多变的构思带入书法之中。 在章法上,力求体势一致,把不同器物上不同风格的字加以适当改造,使之浑然一体。但又从不杜撰,使字字有来历,又都是自己的,统一而不杂乱。在笔法上,则充分发挥毛笔的性能,为篆书平整的骨架中注入生动的韵致,使其既有古代铭文那种浑厚、自然、静穆、稳健的凝重感,又透出清新、活泼、流畅的勃勃生机。 蒋维崧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曾得到胡小石、乔大壮、沈尹默等大师的亲教,受到章士钊、徐悲鸿等先生的称赞。以学养艺、以艺显学、执著于书法篆刻艺术的探索和创作道路,并广泛吸收珍贵的古金石文字资料融入方寸之中。笔意质朴洗练,既有殷周铭文那种质朴、圆润、雄浑、厚重的金石气,又展现出一种清新、流畅的勃勃生机。 《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作品落款可见,蒋维崧的落款时间往往采用公元纪年,而非传统历法的干支纪年。曾有人专门问他为何如此,他答曰:“为方便大众认读。”由此也可看出蒋维崧的“实在”“实诚”。作为大学者大书家,不故弄玄虚,不追崇华荣,谦谦君子之风跃然纸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