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脉博览 >>名人专访 >> 边英林:雪域高原三十年 老有所为二十载
文脉博览
更多
详细内容

边英林:雪域高原三十年 老有所为二十载

时间:2021-03-26     作者:王广庆【原创】

微信图片_20210326192335.jpg

在保定军休二所,提起86岁的退休干部、院外党支部书记边英林,离退休干部无不称赞他是“休干心目中的楷模”,工作人员一致认为他是“党员学习的榜样”。

青春年华,奉献高原

边英林同志是河北省蠡县人,1935年出生,1955年7月自保定一中毕业后,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机要学校,参军入伍。1956年8月分配至北京公安军,任内卫二师机要员。1958年12月,23岁的他奉命调入西藏军区工作,在雪域高原一干就是30年,至1987年退休回原籍。在西藏当兵期间,亲自参加了平息叛乱战斗;亲历了中尼边境勘界工作、雪域高原深挖潜特、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以及建设新西藏的伟大事业。在西藏高原,他曾任机要员、机要股长、团政治处副主任、军区党委秘书、军区政治部组织处副处长、第81医院政委、日喀则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那曲军分区副师职顾问。在消灭匪首曲美多吉,消灭西藏农奴制,和平解放西藏,成立西藏自治区,打击反动分裂势力,投身西藏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发扬“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长期建藏,边疆为家”;“吃大苦,耐大劳,让高山低头,让河水让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同叛军斗、同犯军斗、同以十四世达赖喇嘛为首的分裂势力斗、同高原恶劣环境斗,为西藏的发展变化,奉献了青春年华,做出了重要贡献。

戍边30年的他曾这样总结道:“雪域高原平叛乱,意气风发去戍边。峰舞皑皑守哨卡,寒来署往鬓已斑。而今解甲归故里,情系战友在高原。人生自当无悔意,红烛燃尽为民安。”

微信图片_20210326194744.png

老有所为,矢志不渝

边英林同志1987年从西藏军区那曲军分区退休之后 ,回到河北保定蠡县老家生活。2001年进住保定市军队离退休干部第二干休所,2002年当选为军休所党总支委员、院外党支部书记至今。

边英林同志担任院外老干部党支部书记,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西藏军区工作时,曾担任驻军医院党委书记,在军区政治机关、军分区政治部担任过领导职务,当过军区党委秘书,积累了丰富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和组织管理能力。尤其是任军区党委秘书长达6年的时间里,在学哲学、用哲学,组织会议学习讨论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在他担任院外党支部书记20年的时间里,坚持每月组织党员集体学习,除特殊情况外,基本上雷打不动。每次组织活动时间,他都是提前备课,先学一步,组织会议,灵活多样,启发引导,活跃空气,增强了党员集会的吸引力。特别是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重要会议精神,国家举行重大活动,以及上级党组织提出号召时,他并不是采取简单的把大家召集在一起读读报刊、学学文件,走过场式的集体活动,而是把握节奏,讲明重点,引导大家畅所欲言讨论,最后作总结发言。通过深入浅出摆事实,讲道理,提要求,弘扬正能量,把思想统一到紧跟党中央这一主线上来。

由于院外支部党员人数多,最多时有180多人(军休所后来对比较集中的小区另建了5个支部),现有80多人,居住比较分散。为使支部活动经常开展,他先后采取支委按名册分工通知、干休所语音电话集中通知,组建微信群通知,提前安排分发《年度每月活动表》等办法,使院外支部每月一次活动制度化、经常化。支部内军休党员参加组织活动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笔者曾亲眼目睹老休干们,不顾年大体弱、辗转坐公交,甚至打车前来参加支部活动。82岁的退休干部花玉兰,住在河北省军区保定第七干休所2号院,身患疾病,行动不便,她坐着轮椅专程参加支部学习。因事不能到会的休干,也都提前打电话、发微信请假。深厚的学习氛围、强有力的组织活动,增强了院外党支部全体党员的政治觉悟。20年来,处处体现正能量,无一不良现象发生。在干休所组织的捐资助学、抗击疫情、学习强国、文体活动、书画展出、各种征文活动中,处处有院外休干的身影,成为军休所老年活动的骨干力量。退休干部刘士和常年组织文娱活动, 退休干部郑乃寿多年组织大家教唱歌曲,退休干部靳祯祥在2020年抗击疫情战役中,主动担任所在小区的志愿者。院外党员的表率作用,受到了大家的一致称赞。

身先士卒,严格管理,关心他人,不计个人得失,是大家对边英林同志的评价。作为西藏高原戍边30年的功臣,他从不居功自傲,而是像春天一般对待每一位同志。20年来,在军休所开展的各项活动中,他都是率先垂范,带头参加,积极组织。尤其是扶贫帮困、灾害救助等公益活动中,想在先,做在前,为大家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军休所多次组织旅游、疗养、参观,因名额限制,他多次把指标让给别人。在先进评比中,多次将自己的名字从上报名单中划掉。十分关心、关怀支部内的每一名休干,遇有休干生病的,只要他知道,都会亲自探望或电话问候。家有困难的,主动帮助。当了解到个别休干与原单位产生矛盾的情况,他主动找上门,做化解矛盾工作,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微信图片_20210326194744.png

潜心书画写作,无私奉献大家

     边英林同志早在入伍前,就对书画研究情有独钟。在本村上小学时,深爱书法 ;在保定一中读书时,热爱美术。参军30多年,忙于部队工作,没有时间继续这种爱好。退休之后,尤其是移交军休二所生活稳定后,他对书画的钻研,达到了如饥似渴的地步。参加保定老年大学学习,受教于李璐庆、任金海、王继平、龚德龙老师,书法上坚持临摹柳公权、王羲之的字帖,美术上注重研习写意花鸟。先后加入了“保定市竹林书画社”、“军休二所书画班”和“保定市老年书画研究会”。他痴迷书画练习、研究,持之以恒,废寝忘食,基本做到天天习练3小时,每月用掉1刀纸。过去身体条件好时,在家中挤出一间小屋作书画室,近年来,年大体弱,爬楼不方便,就租用了院内一楼别人的一处70平方米的住宅,作为书画室,尽管每年花掉1.4万多元房租费,但他却满心欢喜,乐此不疲。在书画室这片属于自己的小天地里,他如鱼得水,创作出一批又一批高质量的书画作品。2001年建党80周年保定市大型书画展,他的一幅篆书毛主席“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获得一等奖;2004年一幅写意画《喜鹊登梅》被选入《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翰墨精品集》大型历史画册;2010年10月在保定市民政局举办的“纪念抗美援朝60周年书画比赛”中,获得绘画二等奖、书法三等奖;2020年在河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举办的迎国庆书画展中,他的写意画作品获得唯一特别奖......。

    据不完全统计,20年来,他参展获奖作品达40多幅。他创作的作品,除部分参加展出外,大部分无偿送给了院内外的离退休干部、工作人员,以及与他相识的朋友。去年夏天,笔者曾在西康庄路上遇到手拿书画的边老,寒暄时了解到他要上门送朋友8幅字画。今年3月初,边老因病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住院13天,出院时,主动送给他住院期间相识的医护人员18幅书画作品留作纪念。

边老不仅自己学习、钻研书画艺术,而且还亲自指导、教授书画爱好者。2010年,军休所书画班停班期间,他主动担负起授课任务 ,每周一次教授大家学习画虾、画蟹,不仅言传身教,而且还为每个学员分别送给2张他画的作品作参考。在他的指导下,9名学员全部学会了这两种画法。练习、创作书画作品,需要经费投入,边老在这方面舍得投资,每月仅消耗纸墨要大几百元,还自费出版了《边英林书画作品集》、《写意鱼虾蟹》,无偿送给书画爱好者。有人说他在这方面真舍得花钱,他笑呵呵地说:“钱财是身外之物,生带不来死带不去。每天沉醉于几个小时的书画世界,这也是一种养生之道。书画书画,养生养性,何乐不为。”

微信图片_20210326195123.png

笔耕不辍,是边英林同志退休生活的又一部分。退休之后 ,他经常记笔记、写心得、发文章,时常有稿件在多种报刊发表。他还集中一段时间,撰写回忆录,记录西藏长期工作情况和所见所闻,2015年出版了《雪域风云》一书,此前,曾组织并参与撰写了《无名英雄在高原》、《高原情结》(一)、(二)、(三)、(四)等图书的部分文章,为后人留下了富贵资料。

退休干部王庆宝这样评价道:“边书记身强体壮时,青春年华戍边西藏三十年,安享晚年时,老有所为奉献余热二十载。他自觉发扬我党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荣传统,终身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诺言,为大家树立了标竿,是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技术支持: 创和全网营销 | 管理登录
返回顶部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