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网络潮流偏拒老 易儒学风信有知——专访市老年大学老师张建东时间:2020-12-19 张建东老师近照 这是一个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对于老年人来说,很多事情都新鲜却陌生。如微信、QQ、网银、支付宝、一卡通等应用。就拿看似简单的摄影来说,数码时代也不像过去,你只管拍摄,找到专门的冲洗店就可以拿到照片。现在的数码照片离不开电脑后期制作,于是玩摄影的人开始分类了,相当一部分人群由于对电脑完全不懂。据统计,活跃在摄影行业的人群中,中老年人占了很大比例,面对数码科技的各种挑战,要么去学习,要么凑活拍,可摄影人偏偏都很要强,眼看数万元高价购置的数码相机,拍出来的照片效果却不怎么样,心里着急。 针对这种普遍现象,我们想到了老年大学,很想探究一下老年朋友能不能在那里,学习数码摄影的有关技能。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我们专访了保定市老年大学摄影老师张建东。 采访从张老师的经历聊起,进而听听张老师对摄影教学的理解和认识。 张建东老师的作品《场外表演》 少年不识愁滋味 张建东老师年近六十,在市老年大学教授摄影,这跟他年轻的时所学专业和工作经历有直接关系。他在高校时学的是印刷专业,退休前在某国企印刷厂从事影像编辑工作,对摄影和照片制作既是工作的需要,也是对事业的热爱和追求,在图文设计、美工编辑、拍摄写作领域,可以说是行家里手。 对于传道、授业、解惑,年轻时的他可能都没想过,因为摄影和图片制作,要么是一种行业技能所需,比如新闻记者,要么是个人娱乐消遣。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积累,张老师逐渐认识到摄影的思想性、艺术性、时代性。进而对这个专业才开始执着和追求。 说起年轻的时候,他的思想是十分活跃的,印刷厂无论印什么样的书,他都能在第一时间阅读到,这为他年轻的思想灌输了大量的知识储备。除了政治、历史、文学等书刊之外,美术、绘画、易经、儒学等诸多领域,也都有涉及,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年轻的时候精力旺盛,学什么都没问题,在计算机时代对于各种软件的学习应用也是如鱼得水。 《登台》作品 电脑扫盲几多愁 没有什么比电脑的生活化应用来的迅猛,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则完全是脑盲状态,这比建国初期的文化扫盲一点都不逊色,不论是摄影班还是后期班,大家的热情很高,但现在的数码相机内置的各类功能和操作,就像个电脑系统,后期制作更是离不开电脑应用,所以电脑扫盲对于老年人来说,任重而道远。 更为严重的是,电脑的先进跟人脑的退化开始冲突,随着年龄的增长,人脑退化是一个生理规律,老年人记忆力衰弱,软件操作不容易入门,这让很多人勤奋止于起步,电脑就像一道鸿沟,成了让老年人迈不过去的一道坎,而作为老年大学的教师,教会他们就更是一种责任。 在谈到老年大学的授课体会的时候,张建东说,有的时候也很发愁,一般来说,讲一遍等于没讲,讲两遍有点印象,讲三遍还是会忘,讲四遍忘也很正常,所以老年学员们留级光荣,欢迎留级,这叫老有所乐。 《东湖印象》作品 技术艺术两心知 老辈子去照相馆拍照片,好的照相馆师傅技术高超,被人称赞,摄影师也是满心欢喜,一直如此。后来也不知什么时候,摄影开始艺术化了,照片好看已经不再是追求的目标,把摄影上升到思想性和艺术性,于是开始追求摄影的升华,而升华需要表现的形式,后期似乎就为人们提供了这样一个途径,开始有人寄希望于后期制作了,所以有必要弄清楚摄影后期究竟要干什么,以及怎样学才能用得上。 中国的文化最讲究传承,古代的成就似乎都是应用技术上的突破和发展,比如四大发明、造纸印刷等,现在常常说的非遗,往往也都是手艺、绝活、技术、经验等方面的保留和传承,这就提示我们技术手段是第一位的,是基础性的,比如字体写工整、绘画画的像、摄影拍的美,至于这些字体、绘画、照片能不能上升到艺术范畴,那可不一定,艺术是抽象的范畴,是不能用来作为衡量标准的。比如,国乒选手荣获世界冠军是因为技术过硬,是由比分和成绩决定的,至于世界冠军打球是否算做艺术,另当别论,即便是艺术体操这样的项目,也是有技术评分决定的,所以我们要静下心来学习技术,很显然电脑、软件首先解决的是技术问题。 那谈到艺术问题,就要说人了,很难想象不会用相机、不会用电脑能成为摄影师或者修图师,所以一切前提就是掌握技术要领,而我们的教学就是从这里开始,娴熟的操作和实践,自然能提升艺术的欣赏和鉴别,摄影和后期的功力,完全来源于人生阅历的积累和沉淀,思想认识的高度和深度,决定艺术境界的程度。 《钢筋工》摄影作品 后期争论几时休 对于摄影后期老师来说,遇到最多的问题就是有人问,拍摄重要还是后期总要,这个问题非常有趣,也没有固定的答案。对于精通电脑后期制作而拍摄水平一般的人群,他们会说后期重要。而对于不会后期,拍摄比较好的人群来说,则认为拍摄重要。那对于摄影和后期都非常厉害的人来说,应该是最公平的人了吧,而他们却说都重要,各占一半。 还有更有趣的,一部分人说,后期为摄影服务,这种说法似乎很有道理,可也有人说,摄影为后期服务,猛一定好像说不通,可是仔细一想,那些精美的广告、宣传图片、画报画册等等,都是有很多的摄影素材和绘画素材组合起来的,一切拍摄都是为了后期的设计。 没有那个学术能像后期这样争论不休,爱悠悠、恨悠悠,一江春水向东流。 争论归争论,学习的过程还是很有趣的,后期的魅力也随着争论越来越被接受和向往,这是后期教学最为欣慰所在。 《关汉卿》摄影作品 前后两手都要硬 张建东老师教学最具魅力的是用后期约束前期的拍摄理念,他在课上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学习后期就是为了不用后期。这个道理他进一步解释为,我们发展原子弹就是为了不用原子弹,发展核武器就是为了世界和平,世界上所有国家都这么想,于是就有了核竞赛、核武器越来越发展。 后期掌握的越多,就越能知道前期拍摄的要点。比如我们对照片的后期核心要点就是调整光线和明暗关系,于是我们就知道了拍摄的精髓就是掌控好光线和明暗关系。可以这么说,摄影高手可以不会后期,后期高手不可能不会摄影。 在教学实践中,张建东老师的课外辅导恰恰是拍摄,他会在拍摄现场结合后期要领教会你怎样布光或者布局,不仅在老年大学如此,在河北大学教授年轻学生也是如此。 张建东老师不但在老年大学任教,他还在很多部门兼职授课,比如摄影读书会、摄影俱乐部、高校、报刊媒体等部门,他不仅热爱摄影,更重要的是,热衷于老年事业推进和参与,为社会老年群体的追求,发光发热。 通过这次采访,我们对张建东老师又凭添了几分尊敬。张老师不仅道出了自己多年的心声,更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对摄影的理解也更加深刻。祝愿他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未来在老年摄影领域独树一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