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涉老政策 >>法律权益 >> 老年消费陷阱,让“骗老族”无处藏身
政策解读
更多
详细内容

老年消费陷阱,让“骗老族”无处藏身

时间:2020-08-21     作者:保定老年网   阅读

   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各类新事物层出不穷,老年人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不如年轻人,又由于信息 获取渠道单一,对信息的分辨能力不够,面对各类新式骗局,更容易落入不法者的圈套。

     为切实维护老年人的消费权益,严打“骗老族”,四种骗局需要您了解,提醒老年消费者理 性消费,勿入陷阱。

   (一)声称包治百病

   某些经营者利用老年人对保健食品和药品概念不清、存在理解误区的弱点,暗示保健食品具有治 疗效果,甚至将普通食品、生活用品、健身器材“包装”成具有疾病治疗功能的“保健品”“理疗产 品”,捏造出各种功效进行宣传。

   (二)买产品能发财

   一些商家以“升值空间巨大”等极具诱惑力的宣传语诱使老年人购买所谓的古玩、字画、纪念币 等收藏品,而老年人大多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高价购买了与价值不符的收藏品,有的甚至花光多年 积蓄买到假货。

   (三)组织“会销”敛财

   一些经营者以专家讲座、免费体检、免费试用、老顾客答谢会、赠送礼品等方式组织老年人聚在 一起,讲授健康知识,吹嘘其销售的产品有多神奇,诱导老年人购买。促销现场往往气氛热烈,并请 所谓的“患者”现身说法,甚至雇人制造争先恐后购买产品的假象,给老年人造成“不买就没有了、 不买就吃亏”的心理暗示。

   (四)虚构权威证明

   某些商家在对其销售的保健用品进行宣传时,假借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学术机构或行 业组织的名义或形象,为商品的功效“背书”,诱导老年人消费。

   针对这些五花八门的消费骗局,提醒老年消费者一定要注意:

   1. 远离非法“会销”

   2.选购保健类商品时,尽量去正规的、信誉好的商家、药店,看清外包装上的标志、主要成分、适 宜人群以及相关部门批号、批文等信息,不要轻信宣传和承诺的功效,切忌用保健品代替药物治疗。

   3.对于商家承诺的“免费体验”“免费午餐”等免费项目要警惕,不要贪图小便宜。

   4.在购买商品后索要并留存好商家宣传资料、发票等购物凭证,一旦出现消费争议,及时向工商、 食药监等相关部门反映,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5.子女及晚辈应多关心关注老人的身体健康及消费习惯,多提醒一些目前常见的消费陷阱,讲解理 性科学消费的相关知识,提高其主动防范意识。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技术支持: 创和全网营销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