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营养不良老年人普遍存在,专家建议最好这样做时间:2020-08-13 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编写的《老年失能预防核心信息》指出,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定期参加营养状况筛查与评估,接受专业营养指导,是预防老年人失能的必要手段。 多数老年人患“共病” 全球老龄化日益突出,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备受关注。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的各项器官功能逐渐减退,除了器官减退,老年人的代谢也会出现问题。如合成代谢率相对减少,分解代谢率相对增加,自由基消除率降低,对各脏器产生慢性损害。 临床发现,老年人往往处于“共病”(指一个人同时患2种或2种以上的疾病)状态,还存在老年综合征(是由多种病因造成的一种临床表现的一组症候群),如跌倒、睡眠障碍、疼痛、痴呆、抑郁、营养不良、多重用药等问题。 老人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 营养不良是一种不同程度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的营养过剩或营养不足状态,已经引起身体构成改变和功能下降。 一项营养筛查发现,有营养不良的占15.1%,有营养不良风险的占50.1%。也就是说,老年人普遍存在营养不良风险。老年人营养不良可能会造成抑郁、感染、跌倒、骨折等不良后果,所以建议大于65岁、预计生存期大于3个月的老年人接受营养筛查。 老人如何科学增加营养? 优质蛋白不可少 目前全球的营养学者有一个共识:老年人多数在蛋白质代谢中呈失衡状态,营养学上称“负氮平衡”。由于老年人生活节奏变慢、食量减少,可能导致蛋白质的摄入不足,但人体正常蛋白质代谢中的消耗并未减少。蛋白质也是人体构建和修复免疫系统的关键性物质,能帮助老年人增强免疫力和缓解疲劳。因此,老年人应注意补充优质蛋白质,并达到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摄入量的范围之内,才是明智而有利于健康的。 能量摄入有讲究 糖类,包括谷类中的淀粉是能量的最佳来源之一。若老年人膳食中谷类不足,摄入过少,很可能把蛋白质作为燃料用于人体活动,这就如同把宫殿中的梁柱当作煮食的柴火烧掉一般,十分可惜。因此,在补充适量蛋白质的同时,也不可忽视食用适当的五谷杂粮。 钙、铁摄入量适当增加 老年人胃肠道功能降低,胃酸分泌减少。使钙的吸收能力下降:另一方面老年人户外活动较少,肾脏功能又降低,致使维生素D合成不足,易影响钙的吸收。同时。体力活动的减少又降低了骨骼钙的沉积。老年人体内的钙呈负平衡,骨质疏松和股骨颈骨骨折比较常见。中国营养学会对成年人钙的每日推荐量为800毫克,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1000毫克。钙的补充不宜过多。以免引起高血钙症、肾结石以及内脏器官不必要的钙化。 老年人对铁的吸收利用能力下降和造血功能减退,血红蛋白含量减少。常出现缺铁性贫血。造成贫血的原因除铁摄入量不足外,还可能与蛋白质合成减少,对维生素B12、维生素B6及叶酸等摄入不足有关。 调脂先从饮食做起 老年人的心脑血管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尤其是以高血脂、高血压和高血糖为代表的“三高”,以及因动脉粥样硬化而促发的各种疾病。要预防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老年人应注意保持血脂的平衡,不仅要减少高脂、高胆固醇、高热量食物的比例。更应适当增加粗杂粮、蔬菜的摄入,选择一些有助于调节血脂的食物,例如一些深海鱼类,是有利于预防冠心病的。而生活中常见的绿茶、黑木耳、大豆、山楂等,能帮助调节血脂,可搭配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