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万象
  • 正月十一的八大习俗和禁忌,竟有这么多讲究

    在我国传统的习俗当中,每年的大年初一至十五这半个月的时间里,每天都有很多的风俗和禁忌,连吃什么都要讲究。为了重闻我国过春节的传统文化,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下面谈谈正月十一的8大风俗和8大禁忌。 一、正月十一的八大风俗 过春节每天都有不同的风俗,正月十一也不例外,在各地流传着以下八大风俗。 1、子婿日 每年的正月十一,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子婿日”。所谓“子婿日”,也就是百姓口中所说的“姑爷节”,即岳父母宴请闺女女婿的日子。旧时的风俗,出嫁的女儿是不能擅自回娘家的,只有大年初二这天才能回娘家看望

  • 史上差点闹出最离谱离婚:因妻子岔叉开腿坐

    说起孟子,我想您心里想到的多半是端庄的儒家夫子形象,但正是这位说出“民贵君轻”的“亚圣”人物,却差点闹出了史上最离谱的离婚——就因为妻子岔叉开腿坐,就要休妻!这到底是怎么一码事,他又休成了没有呢?这件事还要从古人的坐姿说起,我们之前说过,古人的“坐”,其实是我们现代人的“跪”,而且孟子的时代也没有凳子,只能席地而坐,就是,膝盖着地,臀部放在小腿上,在比较庄重的场合,还要把臀部抬起来,上身下身形成一个直角,“坐”起来非常累。于是有次呢,孟子的老婆自己在家,就想歇歇,采用了一种“箕踞而坐”的姿态。什

  • 正月十五元宵节,有啥习俗和来历呢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

  • 正月十一“子婿日”,记得做4事吃2样

    不出正月都是年,大年初十一的民俗也很有意思。“十”寓意美满,“一”代表开始,周而复始又一年。正月十一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子婿日”,是老丈人在正月里再次宴请姑爷吃饭的日子,有句民谣“正月十一请子婿,开春旺地好收成”,请姑爷吃饭不是重点,重点是祈福今年粮食满仓,所以正月十一这天丈人家也不破费做新菜,把正月初十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酒菜,热一热来招待姑爷、女儿一家人。正月十一的民俗还是很看头的,主要祝福家人幸福安康美满,大家记得做5事吃2样,下面一起看一看。做4事1.请女婿正月初二是女婿给老丈人拜年,正月十一

  • 梅花盛放美诗七首,日照一团都是雪,只见花头不见枝

    梅花是冬春之花,萌花在农历的仲冬,而盛花期却在早春。每年的过年,立春,还有元宵节时段,是梅花盛放的时期。所以梅花有正月花神的美称。正月是梅花的盛放期,绚烂期。梅花先花后叶,也就是先开花,后长出叶子。这是原始梅花适应山地寒冷环境,为了延续物种而演化出的独特的生存特性。而且梅花是一朵朵密集附着在枝干上的,这样是避免寒风吹落花朵,最大限度的绵延后代,那么梅花的盛花期,也就有着独特的美,枝干全被花朵布满,无论是野生的还是人工种植的梅花,都有着枝枝锦绣,靓丽的花光,在早春时节,在尚还萧瑟的风光里,形成独特

  • 毛主席的女儿李敏,晚年时享受什么待遇

    毛主席去世后,李敏把母亲贺子珍接到了北京,一起生活。父亲的去世,对李敏的打击非常大,因此,她把更多的爱都给了母亲贺子珍,希望她能留在自己身边,健康快乐地生活。(图:李敏夫妇陪贺子珍去毛主席纪念堂)那段时间,李敏为了缓解母亲低落的情绪,经常陪着母亲去北京很多地方玩,贺子珍的身体和精神都恢复了不少,也让李敏感觉轻松了不少。没想到,没过多久,贺子珍突然中风,从此只能坐在轮椅上生活,最后在1984年4月19日与世长辞,享年75岁。李敏在失去父亲后,又失去了母亲,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一病不起。那段时间,李敏每天

  • 正月初八为何被称为“谷日”?六首古诗丰年可期

    正月初八,为传统的“谷日”,那么“谷日”的来源起源于何时呢?中国是个较早进入农业文明的社会,目前所知水稻和小麦的人工驯化种植,至少在一万四千年,和一万年之前。正是有了人工种植的农作物,人类才逐渐摆脱困于饥饿,无法有所创造的原始命运。作为原始社会的部落首领,肯定会对给予人类的自然感恩和祭祀。年,最初的象形文字,是沉甸甸下垂的谷物,作为时间的划分,是谷物成熟和收获的季节。无论夏商周年的开始定在什么时段,其重要的内涵,就是收获并感恩。但是收获感恩之后,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要期待祝福来年的耕种和收获。《

  • 过年要讲究的老规矩,读完瞬间清醒

    《孟子·离娄上》有言:“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规矩,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是一个人最好的教养、最深的智慧、最大的自律。中国素来是礼仪之邦,过年有不少老规矩,是生活的智慧、文明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做人之道,处事之法。今天,我们从待客、吃饭、说话、拜年、送礼五个方面,和大家分享。待客出迎三步,身送七步。及门先趋,为客启阖。入门必为客安座。茶七,饭八,酒满。新客到来,要换新茶。先尊后卑,先老后少。客食未毕,主不起身。客去必送致敬。;;解释:1.客人来时,要起身向前迎三步;送客时,要主动送七步,

  • 父母在身边的每一天,都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日子

    杨澜曾经在一次采访中问周国平:为什么我们都把好脾气留给外人,却把坏脾气留给最爱的人?  周国平说:“对亲近的人挑剔是本能。”“这个错误,我也常常犯。”  平常在外面,如果受了委屈,有不顺心的地方,总不能对着外人发火,于是憋着这股火,一回到家里,父母自然成为了宣泄的渠道,毕竟不用担责不必避讳,父母总会包容和体谅我们。  时间久了,甚至忘了要克服这种“本能”,对他们好一点。01 孝顺,从和颜悦色开始 子夏问孝,孔子慨叹“色难”。在孔子看来,子女尽孝的时候能在父母面前做到事事、时时都和颜悦色简直太难了。

  • 大寒、除夕、春节“喜相连”,本世纪仅有五次!

    农历新年将至,一些细心的公众发现,1月20日是大寒,1月21日是除夕,1月22日是春节,这三个日子“喜相连”。天文科普专家表示,在21世纪这100年中,这种巧合仅有5次。 1月20日,大寒,这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严冬即将结束,春天就要到来。 1月21日,腊月三十,农历壬寅虎年的最后一天,也称“除夕”。过年最重要的意义是辞旧迎新,而辞旧迎新的日子就在除夕这一天。 1月22日,正月初一,农历癸卯兔年的第一天,也称“春节”。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团圆是春节的第一主题,也是春节最重要的情怀。 这三个特别的日

  • 腊月二十八的“贴花花”,你知道有哪些习俗吗?

    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八,距离除夕还有两天时间。民谚说:“二十八,贴花花”,民间有在腊月二十八贴花花(即贴春联、年画、窗花)的习俗,今天就聊聊这“二十八,贴花花”。 驱邪纳福是年的文化内涵,春联、年画、窗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也是年文化内涵的重要体现,春联、年画、窗花,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功能,贴花花预示着要过年了。贴花花一般至腊月二十八日起,集中在腊月二十八、二十九和大年三十这几天。 一、春联 春联,起源于桃符,悬挂于大门两旁。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用桃木压伏邪气。五代时后蜀君主孟

  • 嫦娥奔月要带一只兔子?这兔子是怎么来的?

    中国神话传说千千万,其中最具有浪漫色彩的莫过于嫦娥奔月、玉兔捣药。但也有人表示好奇,为啥嫦娥奔月带的是玉兔,这玉兔是怎么来的?2023年刚好也是兔年,今天咱就来说说这个问题。先来说说嫦娥奔月的来历。此类的传说最早出现在古佚书《归藏》中,言:“昔嫦娥...奔月为精”。意思是嫦娥在服用西王母炼制的不死药之后,飞天而上,向着月亮而去。在《淮南子·览冥训》中,描述嫦娥奔月的经过更为详细:有一个叫后羿的男子向西王母求见,恳请西王母赐下不死药,但这个不死药被姮娥偷吃,后羿知晓之后悲痛万分,惋惜不已......诸如此类说法

  • 古诗七首,谈谈屠苏和屠苏酒

    北宋名相王安石有一首新年诗“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争插新桃换旧符。“《元日》这首诗广泛流传,而且鲜明喜庆热闹,描写了新年来临之季,北宋汴京家家户户守岁迎接新年的那种虔诚热闹。爆竹声响起,过去的一年就过去了,而春风到来,送来了最初的春的温暖,送到了屠苏里,千家万户,等待着初升的新年的朝阳,迎着新年的阳光,更换门口的新对联,替换旧年的门联和图画。那么王安石时代,屠苏是过年的送岁辟邪酒的称呼。每年到了交年之时,必要饮用一杯屠苏酒,辞旧迎新,如果不喝这杯酒,那么仿佛旧年就没有送�

  • 春联如何区分上下联?啥时候贴?这其中大有讲究

    春联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中华民族过年的重要习俗。贴春联是过春节时必然要进行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门上贴上红红的春联,为春节平添了几分喜庆的气氛。但贴春联也有讲究,春联分为上联、下联和横批,上、下联不能贴反。怎样区分春联的上联和下联?春联的上、下联怎样贴?春联在什么时间贴?都是贴春联需要了解的问题,下面就此谈点认知和大家交流。 一、春联上、下联的区分方法 春联上联和下联的区分,通常有以下几个方法: 1、从音调平仄区分 春联是对联的一种,而对联,是

  • 春节10个传统习俗,你知道几个?提前了解,避免误会

    春节通常被称为“新年”“过年”,是中国民间一个盛大而独特从古时流传至今的节日,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也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指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在这期间,一家人团聚一起,亲朋好友都会相约聚会,还会探亲走访,庙会祈福,烧烟花,赏花灯等等。总之是非常热闹、非常开心的日子!春节的习俗很多,而且不同地方的习俗也不同,这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很多习俗是一知半解,有的甚至都不知道。为避免春节产出误会,大家应该多了解这些春节习俗。①、年二十八,洗邋遢“年二十八,洗邋遢”是广东的一句俗语,意思是在农历二十八这

  • 非遗之魅 | 一编一结中尽显传统文化魅力

    满族结绳技艺 保定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易县隶属河北省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保定市西北部,太行山北端东麓。梁格庄村位于易县西部8公里处,为梁格庄镇政府所在地,村内设有“梁格庄行宫”,它是清西陵的附属建筑,是皇帝到清西陵谒陵时的休息之所。村内满族人口居多,传统文化蕴藏丰富。 结绳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前先祖们的“结绳记事”。清代的满族女子更是精于结绳技艺,用于服饰的纽扣、腰佩以及传统发饰装点等。满族人聚居的辽西结绳多种多样,主要分为生产实用性结绳、生活实用性结绳和装饰观赏性结绳三大类,包括

  • 保定小巷故事 | 康乐路:康体活力 乐趣街角

    以儿童友好为特色,沿路围墙1.2米以下有着色块彩绘,路上彩色斑马线、路边儿童卡通公共座椅、“童年”“书香”墙体艺术绘画等,一副充满童年童真童趣的特色街巷,它就是“新颜值”改造提升后的康乐路。 据了解,康乐路设计全长约560米。为助力保定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康乐路改造提升从儿童友好出行的角度出发,提出“康体活力乐趣街角”的设计理念,结合空间慢行、沿街两立面、人文气息多个维度提升街巷魅力。 从朝阳南大街向西进入康乐路,可以看到小街巷里新打造的儿童友好景观主要集中在路南侧的便道上。小区外围墙下方由橘黄和浅

  • 读懂这五句话,人生就通透了!

    人生的悲喜,莫过于历经苦难,仍能保持初心;又或是历经风霜,仍能笑对生活。《易经》里有这样一句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人这一生中,最难的就是守住初心。无论你处于怎样的境遇,一定要坚守自己的初心。若要坚守初心,你要先学会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人这一辈子,会经历很多事情。人生就是一场修行, 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地走着自己的路。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愿你我能在这一生行走得心安,在人生的道路上,永远有一颗向上的心。人生,就是一场漫长的跋涉,不管是风雨兼程,还是荆棘丛生。生活,就是一场的磨难:生活不易,

  • 北方小年,为何是腊月二十三?

    传统的小年是腊月二十四,北方过小年,为何提前到二十三?农历小年,到底是腊月二十三,还是二十四?老家有句俗话,叫“过了腊八就是年”,意思是进入腊月,就是农闲了,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就可以静下心来为迎接新春佳节做准备了。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年味是越来越淡了,即使是到了农历的年底,人们仍就过着朝九晚五的按部就班的生活。生活的表面不管如何“平静”,但是,一进入腊月,出外打拼的游子,心就像长了草一样,为了一张返乡的车票而寝食难安了。尤其是小年之后,人们上班的心思就会一日淡如一日,因为,在农村老家,过小

  • 期待新年,解读国人的精神密码

    时间来到了岁末,此刻的你,是否已将备年货提上了日程,在隆冬中暗暗期待着新年?我们的祖先,在这样的时节里都在做什么呢?《诗经》的《七月》一篇写道:“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腊月开始凿冰,来年一月把冰块藏入冰窖中。而再过一些日子,春风解冻,“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到了二月就要准备好小羔羊和韭菜,举行祭祖礼了。 祖先们踏着古老的节奏,在漫长的农耕岁月里,根据大自然的节律劳作着。你只需要相信四季轮回,“七月食瓜,八月剥枣,九月叔苴,十月获稻”,按照光阴的刻度去做当下需要做的事情,收获便自然发生

技术支持: 创和全网营销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