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万象
  • 五首五首芳草诗:天涯何处无芳草,长随离恨遍天涯

    随着春天的到来,草木欣荣,最为广阔的就是草本,一层春风,吹出一层绿意,直到天涯海角,都被绿色披裹,是大地最美最富于层次变化的春衣。 自古以来写春草芳草的诗词文字良多,因为草本的青色,是最动人的迎春小调,是最缠绵而恒远的思念,如同坚韧的生命。 汉朝有,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当河边的草率先展现绿色时,女子就联想到了春草蔓延至远方,在她身不能往的丈夫的征途里,春草如同她的爱,缭绕在他的脚下。 是,联想是思想思念的延伸,而广袤的春天的草,则是这种思念的脚,无限的扩展。 而屈原则喜欢芬芳的草本,香气同样是草

  • 春天的使者,26首桃花诗,许你最美的春天!

    桃花是春天的使者,桃花不仅有观赏价值,还是文学创作的良好素材。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墨客都以桃花为题,吟诵过很多流传后世的优美诗词。下面精选古人桃花绝句二十六首,供大家欣赏和写作借鉴。桃花灼灼斗春芳,一见如云满目光不识冬来霜雪遍,芳意争似竹松长詹初的《桃花》写得很有特色。就像诗经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花争春鲜艳夺目。这也是桃树冬天傲霜斗雪的结果,不然又怎能在春天来和青松翠竹一比高低。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高蟾的《上高侍郎》诗歌,是写自己科举考试落第后的感受。诗中

  • “坝”之见闻

    2022年冬奥会使张家口闻名于世。提到张家口,就会涉及到“坝”。三次坝上行,使我对“坝”有所了解。 我出生在坝下阳原县。1966年12月,我与同学钱著文乘徒步“串联”之机,步行到野狐岭(狼窝沟)、张北县、沽源县串了趟亲戚。1978年8月,又随部队到兴和、尚义地区拉练。从而对“坝”有所了解。在张家口地方,“坝”是山岭之意。它不同于词典中及人们所理解的“坝”。蒙古人以岭为坝。解放初,张家口曾经为察哈尔省省会。我从小对此印象很深,父亲曾被评为察哈尔省劳动模范,两块大奖状在屋中掛了许多年。察哈尔是蒙古一个部落的名字。�

  • 一个杜撰出来的清明风俗,突然上热搜,还让人心神不宁

    按照中国传统历法,今年农历有两个二月,即俗称的“闰二月”。因为今年的清明节刚好在“闰二月”,所以现在网上有人指出:“老一辈有个说法,闰月清明不上坟,上坟祸事要临门。”这个说法究竟是哪一个“老一辈”,通过哪一本书传下来的,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查到。有网友坚称这两句话是从家里长辈处听到的,但是也有网友表示“闻所未闻”,只怕是一个谣言。闰二月清明不能上坟这个风俗,到底是否存在过呢?这个说法到目前为止,只能存疑了。不过关于网络上为什么会有这个说法,我们倒可以来讨论一下。一、清明节的来历清明节是属于中国古代的

  • 图文并茂的“飞虎师”酒瓶

    笔者从友军某部“飞虎师”收集到几个不一般的“飞虎师”特供酒瓶。该瓶通高22.8厘米,足底直径6.2厘米。长颈、溜肩。横排红色“飞虎师”三字,瓶一面腹部上方为金黄色“飞虎师”臂章图案,中部为手书红色繁体“飞虎师”字样,左下方是“特供酒”三个小字,落款是“河北66069部队监制/河北刘伶醉酒有限公司出品”,瓶另一面腹部正中为当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飞虎师)战士身背背包、打着绑腿、端着枪在朝鲜战场强行军奔袭的画面。据说该画面是比照一幅当年朝鲜战场上的真实照片烧制上去的。画面上方为一首赞誉“飞虎师”的诗:“飞虎山上万

  • 勤,决定命运;德,改变人生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人要过好这一生,勤和德两者缺一不可。01 勤,决定命运  启蒙读物《三字经》中讲:“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这是告诫孩童们,要想生活好,便要靠自己的勤劳。 没有春夏的耕耘,就不会有秋天的硕果累累。 《左传》有言:“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所谓勤能补拙,天道酬勤。 “勤”之一字,最讲坚持。人有勤者,则人必兴;家有勤者,则家必旺。 古今中外,能成就大事者,对社会有所作为者,都是在充满荆棘路上,不断磨练奋斗,最后,取得成就。 正如韩愈所言:“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

  • 拥有了这4样东西,是人生最高级的炫富!

    生命是一段漫长的旅程,不同年龄段看到的是不一样的风景。直到人生过半才会渐渐发现:人生最高级的炫富,莫过于身体无恙、眼里无怨、家庭和睦、生活有盼。身体无恙才能把生活过成想要的模样我们总以为生活是一场赛跑,为了追上别人,哪怕透支身体也在所不惜。殊不知,人生这场马拉松,到最后真正拼的,不是事业和金钱,而是健康。曾看过一段话:不要晒你的钱,到了医院,钱都不值钱;不要晒你的工作,倒下了,无数人会比你做得更出色;不要晒你的房,人走了,那就是在为别人做嫁衣裳;你唯一可以炫耀的,只有你的健康!人这一辈子,腰缠万

  • 保定的老火车站

    保定火车站建成于清光绪二十五年,也就是1899年,至今有120多年历史。保定那时有火车站是因为有了卢汉铁路的缘故,有史学人士说当年卢沟桥到保定这段铁路早于卢汉铁路几年,因此建议叫卢保铁路。不管叫什么吧,反正保定人早在那时就坐上火车了。史上还有一种说法,1903年,慈禧太后携光绪谒西陵,乘火车顺道来保,曾驻跸慈禧行宫。保定火车站历史上曾有过前门站、北平站、北平东站、清苑县站等站名。1937年日军轰炸保定时,火车站曾被毁。1948年11月保定解放,保定火车站从此回到人民怀抱。1958年保定火车站在原址重建,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

  • 看涞源山火,才知古代深夜为何要有人打更?

    漆黑寂静的夜晚,一道人影缓慢从街口走过,他手中拿着一块铜锣,一柄锤,时不时敲一下铜锣,嘴里喊一句:“天干物燥,小心火烛!”这一场景经常出现在现在的影视剧中,但响亮的铜锣声难免会扰人清梦,尤其打更会隔一段时间响一次,为什么古人要制定这样的规矩呢?自然是打更有它独特的作用。1打更人在古代是一种正式职业,他们被称为更夫,同时也拥有一套专门的工作装备,包括马灯、铜锣、蓑衣、斗笠等,足足就十几件。工作装备如此多,自然是因为打更工作全年无休,更夫需要十年如一日的工作。从晚上七点到凌晨五点,更夫每一个时辰就要报

  • 24节气中的唯一一个节日,你知道来历和习俗?

    清明节,作为我国最为隆重、盛大的祭祖节日,每年清明节临近,很多地方的人们早早就已经开始扫墓、祭祖。为了缅怀和纪念远在天堂的亲人们,人们即便是翻山越岭,跋山涉水,也在所不惜。 到了清明节前后,鞭炮声不断,山坡、丛林里人声鼎沸,这是一年中少见的沸腾场景,导致每年的这个时候总有不少山林失火的案例发生。不过,纵使如此,作为我国传统的最大的春祭活动,清明节扫墓祭祀的习俗,依旧是每年按期到来。 清明,一个节气与节日并存的日子。 清明节是24节气中唯一一个属于节日的日子,清明节是如此盛大和重要。在我国,它与春节、端

  • 春分美诗六首:细雨又春分

    春分春雨古诗六首:一年春在雨中分 春分,一个古老的节气。 春分是什么含义呢,是指的太阳到达黄经0度,也就是太阳在春季直射到赤道,北半球迎来最美最均衡的春天,昼夜平分。此时日月均从正东方升起,正西方落下。 春分的界定可追溯到尧时代,《尚书尧典》中说,是尧“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古文翻译过来就是,尧帝命令羲仲,住在东方的 旸谷,恭敬地迎接日出,到了太阳出现在正天中,且昼夜相等,而那天晚上有朱雀星升起在天空,就将这个日子,定为春天的中间,叫“仲春”。 当代

  • 生活要努力,但也不要忘了快乐

    很多时候,生活好坏,都是由心态决定的。  所有的努力都不会被辜负,只要你肯耐心等待,生活的美好,就一定会在不经意间出现。生活:不求万事如意,只求内心无悔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如果要求事事如意,会让自己活得心累。  何不主动调整状态,去与生活达成和解。  当你摆正心态,就会发现:过日子最重要不是运气,而是自己哄自己开心的能力。  事大事小,想开就好;事好事坏,看淡就好。  纵使遇到再多挫折,只要肯笑着面对,就终能让阳光驱散阴霾,让生命活出精彩。感情:不求亲密无间,只愿相处有度  世间

  • 文化风情 | 探寻“清代雕刻艺术展览馆”的秘密

    中国古建筑的美,无处不在。每当你步入清西陵,第一眼总是被它那乾坤聚秀、规模宏大的建筑所吸引,但细细观摩,你就会发现:最让人感到惊艳的,往往是那些被精心雕刻的,一砖一瓦,一木一石。清西陵的雕刻并不仅仅限于某几种建筑物上,石牌坊、石像生、华表、台祭石五供等固然都是壮丽精美、颇具代表性的雕刻艺术品,但实际上在清西陵,几乎所有的建筑物上都有雕刻纹饰。清东陵与清西陵在我国陵寝发展史上均处于突出的地位并各具特点。清东陵是现存封建帝王陵墓中最大的一处,清西陵则是帝王陵寝中保存比较完整的一处,更具有充分反映当时

  • 为何很多经典的红色电影都选择在保定拍摄?

    燕赵大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河北保定的土地养育了无数英雄儿女,大批经典红色影视作品在这里拍摄制作。《小兵张嘎》《平原游击队》《地道战》《狼牙山五壮士》《野火春风斗古城》等一批批经典的红色电影为保定烙下了鲜明的红色印迹。经典老电影曾经陪伴了几代人的难忘岁月,它们因为带着岁月的痕迹,已成为一种怀旧的符号。可是,为什么很多经典电影都要在保定拍摄呢?那时候保定可没有建设影视城。放眼全国,还没有一个地方能够像保定这样,滋养出这么多的红色影视作品。这些作品大多拍摄于20世纪50-60年代,而尤以抗战题材居多,比较知

  • 幸福的人生,不过是做到这两点

    《道德经》中有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就是说,人的祸患多源于自身永不知足的贪婪本性,因此,圣人不仅要有优秀的道德修养、完美的人格魅力,还需要适可而止,廉洁自律。知足是“已经满足于”所得,而知止,则是“获取过程中”主动放弃。知足、知止,是中国哲学中独有的一种智慧。现实生活中过得很幸福的人,无非是做到了这两点。1、学会知足,方可常乐“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长足矣。”知足,方可常乐。人生没有圆满的幸福,但却有知足的快乐。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明朝著名的理学家胡九韶便

  • 诗经七首,揭开古人什么时候开始植树

    植树节又到了,每年公历三月十二日,是我国的植树节,此时正是惊蛰节气后不久,春雨春雷,万木出芽,是各种树木最为蓬勃生发之时。此时植树,成活率高,春种一颗树,夏有一地荫,秋收万颗果,冬看烟成林。古人是什么时候开始植树的?原始社会逐水草而居,靠发掘采摘自然界可以吃的食物,到主动种植粮食和树木,经历了相当漫长的时间。人类驯化谷物和驯化果树,都应该是在同一时间。那么现在出土的最早的稻种,距今已经有1.4万以上的历史,可以相信当时的人类亦开始驯化果树。毕竟果实也是重要的食物来源。历史到了4000多年前的黄帝时代,传

  • “野人村”被杨成武征剿后,对抗战贡献很大!

    “看,前面有个女人!” 聂荣臻率领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的人员赴山区考察时,在荒无人烟的地方竟然发现了一个女子。那是1938年7月的一天,聂荣臻一行到涞水县北部考察,想找一个合适地方,在那里开辟根据地。 这一带地势险峻,道路崎岖,寂静空旷,根本不像有人的样子,突然一名战士喊了起来。 顺着战士手指的方向,出现了一个少妇,光着脚还赤裸上身,梳着鼓一般的龙髻,挂着大而沉重的铜耳环,在山中洒脱地走着。看到聂荣臻他们,女人像见到妖怪一样,惊叫一声向大山坳深处跑去。聂荣臻聂荣臻登高一看,只见一个大山坳里面,竟然密密麻麻分

  • “妇女能顶半边天”,是毛主席提出的吗?

    作为当代中国妇女解放和妇女地位提高的经典话语,“妇女能顶半边天”因其朴素直观,朗朗上口,逐渐由运动口号演变为大众熟知的习语,进而沿用至今。长期以来,“妇女能顶半边天”被认为出自毛泽东语录,但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出版的毛泽东相关文献均未收录与此相同或相似的表述。通过探究这一表述的出处、使用的具体语境和时代内涵,有助于理解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历史进程以及妇女主体意识的觉醒。一、参与共同劳动的新女性:“半边天”的源流与出场在文学作品与新闻报道中,“半边天”通常用于形容火光、云霞等事物发展

  • 保定文化风情 | 一代贤臣李鸿藻

    高阳历史悠久 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传承渊源 汇集了“千年古县”“红色故里” “家纺名都”“商贸名城”“华侨之乡” “戏曲之乡”“武术之乡”等诸多美誉 在441平方公里的高阳大地上 每一件事,每一种物,每一个人 都尽情书写着 “颛顼故都,八才旧里”的独特韵味 在高阳的历史上,曾出现过两位谥号“文正”的先贤,一位是名满天下的明末榜眼孙承宗(一说文忠),一位是被咸丰皇帝和慈禧太后,钦点为同治帝师的李鸿藻。李鸿藻遗像 李鸿藻,字兰荪,晚清重臣。少年时代他便聪明过人,17岁中秀才,24岁中举人,一年后又中进士,从此开

  • 三月,你用那首诗拥抱春光

    三月,就让我们带着心中的期许,将日子过成一首诗,于无声处,聆听凡世静音,简单而精致,甚好。三月至,忘烦忧《蟾宫曲·扬州汪右丞席上即事》【元】卢挚江城歌吹风流,雨过平山,月满西楼。几许年华,三生醉梦,六月凉秋。按锦瑟佳人劝酒,卷朱帘齐按凉州。客去还留,云树萧萧,河汉悠悠。人生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约上三五好友,春天赏花,夏天钓鱼,秋天郊游,冬天煮雪。可现实中,干不完的工作接踵而至,无可推卸的义务接二连三,重如泰山的责任剥夺了自由的脚步。索性放下烦忧,漫步在春天的河边,不知目的在哪里,走到水源尽头,静

技术支持: 创和全网营销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