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万象
  • 【保定故事】开天辟地启鸿蒙

    保定,是中国古代“三皇五帝”中尧帝的出生地,也是尧文化的发祥地。大量历史文献和民间传说都有关于尧和他的母亲庆都的记载。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这样评论尧:“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能明训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尧作为上古五帝之一,传说为赤龙所化,下界指引民生。他带领民众同甘共苦,发展农业,妥善处理各类政务,受到百姓的拥戴,并得到不少部族首领的赞许。可谓是一代神君、明君。尧帝 尧始封于唐地,即今保定唐县一带,

  • 【保定故事】刘关张桃园结义

    长篇小说《三国演义》中,第一个故事就是“桃园三结义”。说的就是刘备、关羽、 张飞三人,当年在涿郡(今涿州)结义誓盟的事儿。刘、关、张,实有其人。但“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实有其事吗? 据陈寿编撰的《三国志》记载:“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说先主刘备与关羽、张飞“恩若兄弟”。对关羽与张飞则说“羽年长(张飞)数岁,飞兄事之”。这就说明了他们的关系,虽非兄弟,却若兄弟。从正史的文字看,他们可能没有结拜 过;但也可能结拜过,因为后来是“主”与“臣”的关系,就不再提过去的事了。影视剧照 据专家考证,“桃园

  • 【保定故事】保定府的前世

    保定家庭情况简介 别名:上谷、保州、保府、靴城 文化底蕴:中国历史文化名城,3000多年的历史,拥有深厚文化底蕴,大慈阁、直隶总督署、清西陵、古莲花池、钟楼、光园、清河道署等名胜古迹众多。 家庭特长:保定是全国首个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市、WWF低碳试点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乒乓球重点城市、第二批公交都市试点城市。被称为长寿之城、冠军之城、戏曲之乡、游泳之乡。康熙《畿辅通志》保定府图 “一亩泉,老河头,曲曲弯弯东南流。”夏末清晨,荷叶田田的一亩泉源头,令人想起这首熟悉的童谣,记忆如同锦鲤

  • 享受最后一抹春意,5首诗词带你感受最美春光!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了,也是最适合农耕的一个节气之一。民间俗语说,“谷雨前后,种瓜点豆。”这个节气就特别利于大豆等谷物的生长了。而到了这个节气,春天走到尾声,姹紫嫣红已逝,春意在细雨中逐渐褪去色彩。1、〔唐代〕元稹 《咏廿四气诗·谷雨春光晓》谷雨春光晓,山川黛色青。叶间鸣戴胜,泽水长浮萍。暖屋生蚕蚁,喧风引麦葶。鸣鸠徒拂羽,信矣不堪听。元稹的诗词基本上贡献了谷雨时节的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一个节气有15天,每5天为一候。谷雨三候指什么呢?一候就是说降雨量开始增多,浮萍开

  • “耄耋耈耆”不难猜出跟老人有关,那代表多大岁数

    “耄耋耈耆”四个字,你认识吗?看字形不难猜出是跟老人有关的,那么你知道它们分别代表多大年纪的老人?又该怎么读吗?东汉有一本书《释名》算是词典吧,就说,“七十曰耄,頭髮白耄耄然也。”您看耄下面的毛就是说的头发,头发近乎全白的时候,就被称作耄。引申为昏聩的含义。这个含义是怎么来的呢?《诗经》当中有一首诗,讲了一个故事,说西周的周厉王很爱钱,为了捞钱,他想了个政策叫“专利”。不过可不是今天的专利,周厉王的专利是用天子的名义垄断了全国的山林川泽,不许当地的百姓靠这些东西来谋生,你捕个鱼、砍个柴都是在侵害

  • “坟、墓、冢、林、陵”都有啥区别?分别埋葬什么人?

    在历史的演变中,我们的祖先还传下来了一种非常特殊的礼仪文化,即独属于中国的丧葬(殡葬)文化制。如今的一些考古专家登上相关节目时,多用坟、墓、冢、林、陵这五个词汇,形容人在逝去之后的长眠之地。那这五者之间,究竟有何区别呢?坟“坟”通“贲”,简化汉字时把“墳”写作坟。按照字面意思,坟就是一个土堆,地底埋葬逝者。地上的封土是对葬所的一种装饰,成为葬所的标志。所谓“挖坟修墓”,只有“挖”下去,刨出一个大坑,才能会形成封土堆。封土的高低是有严格的等级规定的,属封建时代的特殊产物。皇帝的封土堆可建30米高,老

  • 这5句话,句句说透人生,道尽人生百年

    尽管《诗经》距离我们很远,但那些关于自己、关于人心、关于处世的道理,却不断被重复和印证着。我们性格里的风雅与浪漫,我们对人心的把握考量,我们对时机时势的判断,《诗经》早已给出了答案。《诗经》中的这5句话,句句说透人生,道尽人生百年。1、“磨”自己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卫风·淇澳》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琢磨是加工璞玉的工序,古人喜欢用玉来比拟美少年,因为玉温润内敛却百折不挠,宏声睿语而表里如一。“玉不琢,不成器”,人生如果没有百般挫折的过程,哪有最后温润如玉的结果,那些成熟智慧的状态,不

  • 西夏为何消失在历史中?全因成吉思汗的一句话!

    这里有宁夏博物馆、西夏博物馆和西夏王陵,这篇文章就与大家分享一下,这个神秘的西夏王国,是如何兴起和覆灭的。一、西夏建国唐朝末年,拓跋部作为党项的一支,东迁至夏州(今陕西靖边)一带。该部首领因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受封夏国公,赐姓李,在乱世之中割据一方。宋朝建立,志在统一渴望收回夏州等地。不甘认命的党项人起兵反宋。与宋朝敌对的辽朝利用党项牵制、分散宋朝的兵力。党项则在两个大国的对抗中扩张领土他们向西夺取灵州(今宁夏吴忠市),并以此为跳板,攻占河西走廊,从此实力大涨。1032年,元昊继承王位,去唐、宋所赐李

  • 5个很短的寓言,看懂后受用一生!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与您分享5个古代的寓言故事,看懂后受用一生!多言何益禽滑厘向老师请教道:“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答道:“蛤蟆、青蛙,日日夜夜不停地鸣叫,嘴都干了,舌头都疲劳了,就算这样,人们还是不听。你看那雄鸡,在黎明按时啼叫,天下人都被叫醒了。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只有在切合时机的情况下,说话才有用。”出处:《墨子·墨子后语》寓意:多说话不一定有好处,只有在适当的时候说话才是明智的。说话不在于多少,而在于切合时机,抓住关键,一语

  • 涨知识|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精华:五伦、五常、四维、八德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礼仪之邦,中华传统的道德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道德规范也有着深刻的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道德文化内容广泛,除了要求妇女做到“三从四德”(三从是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还有“五伦”、“五常”、“四维”、“八德”等道德标准,这些道德标准彰显了中华先人对道德的严格要求和标准规范。这些道德规范中,有些不乏封建礼教色彩,但有些至今仍有借鉴意义。需要我们有鉴别的践行,有选择的继承,有批判的发展,有创新的弘扬。下面就中华传统道德

  • 老人常说“没出五服不算远”,到底什么叫“五服”?

    到底什么是“五服”?每到过年的时候,一些七大姑八大姨就会来家里走动,这些人总是表现的特别热情,也会抛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每个问题都让人不知道该如何作答,想想都觉得压力倍增,心里不由感叹:这究竟是哪里来的亲戚?真是太烦了。这时父母通常会说:没出五服不算远。那么,你知道什么叫“五服”吗?1、最广泛的亲缘关系——九族亲戚在我国古代的含义非常广泛。古人会根据血缘的亲疏来将这些血缘之亲划分为九族和五服。九族的亲缘关系最为广泛,当超出九族的范围后,这些人就连亲戚都称不上了。我国传统社会是由父系家族所组成,古人很

  • 中年发现!人生真相,就是课文中的“六个人”

    人到中年,蓦然回首,发现自己亦是书中人。人生的真相,都在读过的课文中可以找到原型,没有例外的。01参加科考,懂得了“范进”。为什么《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一定要读书,哪怕被岳父嘲讽之后,仍旧固执己见。当他连科考的路费都凑不起的时候,逼得母亲把家里的老母鸡都卖了。中举之后,范进高兴得发疯了,要不是岳父给他一巴掌,人就真的废掉了。经历了高考、公考等事情之后,我们才知道,“过了、没过”就是人生的分水岭,要么一举成名天下,要么急转直下。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真的不容易。但总要想办法挤过去。有一段时间,人们热议“山

  • 清明为啥常下雨?还有一个凄美的传说!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唐·杜牧这首唐诗,是我们小时候就能够耳熟能详的,描写清明场景的唐诗,而它对清明节的描写,刻画得非常的细致,同时也很应景。确实到了清明节前后,大家都会觉得,春雨绵绵不绝,细雨纷纷如雪,在古代农村,有一句俗话说:十年清明八年下。这句俗语的意思,认识字的都懂,但是古人却没有用现在科学的观点去研究,到底清明前后,为啥偏要下雨呢?一个传说对于清明时节要下雨,古代的中国人用了一个神话传说来解释,就像是中秋节对应嫦娥奔月,端午节对于屈

  • 毛泽东与保定“第一客栈”的故事

    “第一客栈”地处保定市唐家胡同北口西侧。清末随着芦汉铁路通车,近临大西门的唐家胡同成为坐火车来保定的外地人必经之地,受益者首当其冲的是旅店业,到民国初年客栈达20多家,其建筑形式多为内字号厅院建筑,一般为三四合院,院中多为三上六厢房,也有的五上六厢带跨院。另一类是中西合璧式洋楼,最具代表性的是第一客栈。原是一座天井式二层小楼,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东西房各四间,南北房各三间,东房的底层南边是过道门。楼房为砖木结构,硬山到顶,出脊,布瓦顶。四周前廊相通,栏杆是圆柱形,中间有旋腰,其建筑形式是南方天井式

  • 保定古城墙是什么时候拆除的?

    保定动物园要搬到满城区,保定古城墙作为一大景观走入广大市民的视野。据说南城门也要恢复,府河古城墙文化带逐渐变为现实。保定动物园内城墙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时,由于军事防御的需要,此地设置了“保塞军”,改清苑县为保塞县后又升格为保州。修筑土城墙,此时就是保定城墙的开始。保定古城东城门到了明代,从战略需要出发,为增强保定防御能力,知府张烈文倡议修砖城,保定才从土城改建成形制宏伟、功能齐全、既能防御、又能进攻的砖质军事重城。全城周长6公里有余,墙高3丈5尺,并有宽3丈、深1丈5尺的城壕。城墙顶部每隔60步修

  • 四月10首经典唯美诗,与卿共赏好时光

    人间四月天,树正绿,花正红,日子正暖。看看古人诗词里的人间四月天有多美吧。1、最喜悦的四月《得胜令·四月一日喜雨》元·张养浩万象欲焦枯,一雨足沾濡。天地回生意,风云起壮图。农夫,舞破蓑衣绿;和余,欢喜的无是处。太久没有下雨了,世间一切快要干枯。突然一场大雨足降落,天地顿显生机,农夫们欢快得手舞足蹈,把身上的蓑衣舞破也在所不惜;而我也喜不自胜。诗中的雨天令古人欣喜万分,根据最新的天气预报显示,清明节前夕我国将会迎来新一轮大范围的阴雨天气! 2、最惊喜的四月《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

  • 保定时代印记:西郊八大厂

    “西郊八大厂”或者“西郊八厂”这个称号,或许曾为保定所独有。但对于80后、90后等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城市新人们来说,一直是“谜一般的存在”,即使对于五、六十岁的老保 定来说,很多人也是“只知其名,未见其详”。今天,本网就简单介绍一下“西郊八大厂”。缘起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到 1962年,经过近10年的建设,以西郊八大厂为重点的保定西郊工业区基本建成,带动了保定工业向现代化工业生产的迈进。当时,保定还是河北省的省会,加上距北京140公里左右的距离和交通便捷的区位优势,很多部委把重点项目选址的目光聚焦到了保定。八

  • 这位诗人戏弄七旬老者,写下一首千古名篇,让人捧腹

    岑参是唐朝最著名的边塞诗人之一,他一生中曾经两度出塞,戍守边关,写下了大量涉及边塞军旅与风土人情的诗歌,深受民间百姓的喜爱。公元751年,三十六岁的岑参跟随大将高仙芝来到甘肃的凉州城。此时他即将结束三年的随军生涯,从寒冷的边塞回到长安家中。 途经凉州繁华地带,又恰逢初春的景色,岑参心情格外愉快。当时他路过一个叫花门楼的地方,看见一位老者年过七旬仍在卖酒。于是兴致大发,写下了一首《戏问花门酒家翁》。一、《戏问花门酒家翁》赏析《戏问花门酒家翁》——唐·岑参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道傍榆荚仍似钱,

  • 浅谈《易经》中蕴含的人生智慧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 《易经》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总源头,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对中华文化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 《易经》作为一部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经典,其中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处世智慧。《易经》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有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每卦的卦和爻各有

  • 20首杏花诗,红白辉映,烟雨迷蒙

    古代诗人们非常喜爱,为杏花写下了众多的文学作品。有格律诗,有歌行体,有词曲,也给我们留下了不少的千古名句。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二十首杏花的七言绝句。烟雨迷蒙古岸斜,淡红浅白缭村家绯桃未放缃梅落,占断风流是此花汪琬的《杏花》诗。春日烟雨蒙蒙,古老的河堤上杏花开放了,淡红浅白的颜色把村庄装扮得更加漂亮。梅花已经凋谢,桃花还未开放,此时只有杏花独领风骚。桃红李白莫争春,素态妖姿两未匀日暮墙头试回首,不施朱粉是东邻这是王禹偁的《杏花》诗。桃花红艳,李花素白,颜色单调枯燥,缺乏匀称之美,就不要来争春了。看看晚

技术支持: 创和全网营销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