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万象
  • 【保定故事】保定书院育英才

    保定辖区书院最早为易州棠荫书院(原名五华书院),创建于唐朝。明嘉靖十年 (1531 )建立二程书院,后相继建立了上谷书院、玉川书院、莲池书院、定武书院、范阳 书院、南台书院、紫峰书院等。由于书院大多采用讲授、讨论与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所出人才明显优于其他类型的官、私学校,以至宋、元、明、清时期,大凡官学、私学愈益衰朽,而书院却愈益兴盛。清朝时期,先后在辖区设38所书院,莲池书院为省级书院,也最为著名。自1733年至1908年,莲池书院作为直隶省的文化、教育中心长达175年之久,因而在封建社会晚期的河北教育史上,具

  • 古代官员退休后告老还乡,为何不留在当地?

    在很多影视剧中经常看到某某官员向皇帝上书请求告老还乡,皇帝恩准后,拖家带口就往家乡赶,或者退休了、不受皇帝重用了,往往向皇帝请辞告老还乡。例如王翦当年要60万兵力伐楚,秦始皇便觉得他老了,胆子也变小了,王翦知道后秦王已不怎么待见他,遂以要照顾老人为由,告老还乡。古代这些贵族大臣,为什么会在退休后、或者其它原因辞官后要回到自己的故乡去呢?难道是大城市的生活比不上农村,还是在城市里奋斗多年还没有自己的房子?古代官员退休叫“致仕”,亦叫致事、致政,我国古代退休制度在周代就已经出现,《礼记.曲礼》说:大夫七

  • 保定历史文化中一支独特文化:鲜虞中山国文化

    保定人在提到保定古代所在的地理位置时,常用燕南赵北”、“燕赵之交来表述。在提到保定人的人文精神根脉时,更喜 欢用“燕赵文化”、燕赵之风”来自称。其实,这说法不完全符合春秋战国时期保定地面的实际:从地理位置来说,那时的保定大部并长期属鲜虞中山国管辖:从文化来说,这里实质上起主导地位的主要是“鲜虞中山国文化”(简称中山文化)。“中山文化”是我们独有的特色文化。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吸引力。现在,还原历史本来面目,挖掘特色,认识特色,对于塑造保 定名城形象,树立独特的保定人文精神品牌,扩大保定知名度和影响力

  • 拥有这六面镜子,人生才算活通透

    人生如镜,透过镜子看自己、看天地、也看众生。看远也看细,看透也看淡,看清自己,始终笑对人生,才算活得通透。望远镜:打开眼界思维与眼界,决定一个人的格局命运。人若没有高度,看到的全是各种问题;人若没有格局,看到的全是鸡毛蒜皮。《孟子》有言:“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人若能如望远镜般把目光放远,把时间轴拉长,心之所想,自然会改变。想成大事,就要学会打开眼界看问题。拨开世间的迷雾,才能看清生命的真相。眼界开阔了,说话做事更有底气,待人接物也更得体。显微镜:把握细节《道德经》有言:“天下难事

  • 【保定故事】悼死励生忆英魂

    1939年11月12日凌晨5时20分,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 在河北唐县黄石口村民邸俊星家逝世。17日上午,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匆忙赶到于家寨,向白求恩遗体告别。众人有组织地围成圈,脱帽肃立,向遗体三鞠躬。然后绕场一周,向遗体告别。

  • 【保定故事】地道奇兵惊敌胆

    抗战经典电影《地道战》中提到的“高家庄”,原型就是位于保定市清苑县冉庄镇的冉庄村。这里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一处重要战争遗址,至今保留20世纪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落的环境风貌。遗址保护区达30万平方米,保留着当年的地道3000米,其中对游客开放1200米。1959年,在此建成的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向游人开放。

  • 【保定故事】留法起航保定城

    李石曾在法国办实业,眼界大开,同时,他的工厂也需要大批技术工人,于是,李石曾和蔡元培等发起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他的家乡保定市高阳县布里村举办预备学校,保定市育德中学也因此成为他推进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重要阵地。

  • 【保定故事】南北巧匠建公所

    1888年的一天,古城保定西南角热闹非凡。一拨北方工匠正围着一片圈起来的建筑工地指指点点,一些人口里说着“凭什么让南边的工匠抢了咱们的活儿,难道老保定没人呢”之类的话,神情非常不忿。来自江淮一带的工匠则忙不迭地说着北方工匠听不太懂的话,像是在解释,又像是在炫耀,只可惜于事无补。但总被当地人围堵, 这活儿也不好干啊。他们只好将此事层层汇报给了直隶总督李鸿章。老谋深算的李中堂闻讯大惊,这件可大可小的事儿让他嗅到了一丝危机。树大招风的自己不能因此成为那些妒忌汉臣的满洲权贵的靶子,一句“任用私 人”的话就足以

  • 【保定故事】紫荆岭上雄关峙

    北宋初年,宋欲收复幽云十六州,兴兵北伐,杨家将冲锋在前。一日,杨家兄弟兵过紫荆关。看到拒马河旁的山脚下堆放着六块大小相差无几的大青石,五块如棋子,一块独如圆锥。兄弟们兴趣顿起,大郎率先将其中最大的一起举起放至山坡上,二郎随后搬起其 中一块置于其上,其他兄弟依次搬石叠放。至六郎时,因其年少力弱,只将最小的圆锥状青石扛起走上去,一步、两步、三步……眼看要到位了,不想此时六郎的气力将尽,浑身 打战,围观者都替他捏了一把汗。然而,倔强的六郎紧咬牙关,凭着最后一丝力气把圆锥石扛到最高位置,然后撒手放石。不料

  • 炎炎盛夏,十首纳凉诗词,寻一缕清凉!

    炎炎夏日,热浪滚滚,酷暑难耐,不妨持一蒲扇,携一躺椅,挑拣一阴凉处,沐着绿阴,听着蝉声,品读诗书,安神定心,“薄纱厨,轻羽扇。枕冷簟凉深院”、“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跟随古诗词一起纳纳凉消暑!炎炎夏日,带你走进古诗词中,品读这些避暑诗,一起惬意迎接高温“烤验”。纳凉宋-王十朋帘捲见山近,窗开竹香香。讼庭公事少,静坐纳微凉。纳凉即事宋-朱淑真旋折莲蓬破绿瓜,酒杯收起点新茶。飞蝇不到冰壶净,时有凉风入齿牙。江渎池纳凉宋-陆游雨过荒池藻荇香,月

  • 这10位历史名人扭转乾坤,力挽狂澜于既倒

    10、胡林翼,清朝“中兴名臣”之首,如果不是英年早逝,成就比曾国藩大。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八旗、绿营一触即溃。朝廷也不信任曾国藩,且曾系湘军多次战败后,元气大伤,曾国藩回家养老。胡林翼运作下,重振湘军,革新战术,组建多兵种,并找到太平军的“命门”。此外,胡林翼灵活应对满蒙勋贵,让曾国藩再次出山,并栽培了左宗棠。王闿运《湘军志》评价:“中兴之业,实基自胡”,可谓一语见地。9、代善,礼亲王,手握正红旗、镶红旗,是清朝最大实力派。1643年,顺治登基称帝,许多人依然想拥戴多尔衮,撕毁“崇政殿协议”,代善的儿子硕

  • 【保定故事】民国风云忆光园

    1920年6月,直系军阀首领曹锟在光园组建了直、苏、鄂、赣、奉、吉、黑、豫八省同盟;1922年4月,曹锟、吴佩孚在这里策划了第一次直奉战争,并成为胜利者;1923年5月,曹锟在此为谒陵的康有为接风,表达了其对新文化的态度;1923年,曹锟在这里导演了贿选总统的丑剧,随后将直系大本营由保定迁往北京;1926年,吴佩孚在此设立了讨贼联军总司令部,联合奉系抗击倒戈的冯玉祥;1927年,奉系少帅张学良在这里指挥晋奉战争;1928年,晋军首领阎锡山在这里就任京津卫戍司令;1933年3月,当时中国的最高统治者蒋介石曾下榻于此。民国期间,新旧军

  • 人老了,去靠近滋养你的人

    我们年轻时,为了几两碎银,不得不和人打交道,厌恶的人也要给个笑脸。当我们老了,已经退出职场了,也不用为钱财发愁了,应该把选择权完全放到自己的手里。你选择什么社交,就是什么样的余生。01消耗你的人,需要远离。一个人越活越难受,一是有了内耗,自己想不通;二是有外耗,有人在折磨你。我的邻居老费,退休之后,常常去跳广场舞。老费个子不高,人也不胖,因此站在一群大妈当中,非常协调。可是老费从去年年底开始,就不去跳广场舞了。原来,有一些大妈嫌弃老费,说他“不男不女”。老费找了几个老同事,一起去钓鱼。他初来乍到,

  • 一看一个准!从这三件事上,足以认清一个人

    细节就能够看清一个人真实的样子。从小事上,一个人对待事情的态度,对待他人的态度,都是可以看出一个人真实的内心的。俗话说,生气识人品,落难见人心,谈钱见人性。从这三件事上,就能够清晰地看清一个人。生气识人品在日常生活中,正常交流生活的话,都是很难看清一个人的内心。但是遇到一点事情,就能够看出一个人真实的内心。尤其是遇到不好的事情,就足以看出一个人的态度和品行。越是生气的时候,越是能够看清一个人真实的样子。从一个人对待事情的态度,他对你的表现就能看出他是怎么对你的。真正有品行的人,会尽量控制自己的情

  • 【保定故事】武夫传家筑腰山王氏庄园

    明朝万历年间,在白山黑水的东北,世居辽宁省铁岭市南关的王国神、王国卿兄弟追随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兵征战,有功,摇身一变成为汉军正黄旗的旗人。其后人王锡衮跟随多尔衮入关,在大明境内如蝗虫般攻掠一番。到了顺治元年(1644),定鼎北京后,为解决八旗官兵的生计问题,清廷不顾当地人反抗,强行下达圈地之令。在这场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中,王锡衮当仁不让,在其受封顺平县南腰山村,用跑马占圈的办法,占据了方圆百余里的土地,在其解甲归田成为当地豪绅后,开启了王家近三百年的田园生活。 王家的田园生活可不像陶渊明那样“采菊东篱下,悠

  • 【保定故事】半部清史总督署

    1963年8月上旬,大雨落冀北,白浪滔天。古城保定登时变成了汪洋泽国。当地军民团结起来,争分夺秒地与洪水搏斗。那时给身处洪波中的古城人民带来安慰的是,当所有的建筑都没入洪流的危急时刻,唯有大旗杆巍然屹立,如同灯塔一样点燃了人们的希望。肆虐的洪水终于退去,人们对大旗杆的感情却空前高涨。这对大旗杆耸立在保定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最初是木质,后来改为水泥浇铸,在国人刚知道水泥为何物的时候,可真是个稀罕物。而且,与别处的大旗杆不同,此旗杆高达十丈有余,即33.6米,号称全国之最。 “文革”中,大旗杆不幸被当成“四旧”

  • 【保定故事】《大宅门》里安国缘

    40集电视连续剧《大宅门》热播十几年,许多观众对安国产生了浓厚兴趣。大家换了个角度看热闹的安国药市,原来安国药市一直就这么火! 剧中男一号白七爷白景琦,上道儿第一站就是去安国进药,那气派让白七爷感受到了白家的地位;所以儿子白敬业第一次出门,也选择了安国,只可惜这孩子天生不学好,惹出一堆啰唆来…… 百草厅白家老号与具有神秘色彩的安国“药王庙”,以及那个年代安国繁荣的药市在全国中药界举足轻重的地位、同仁堂与安国息息相依的历史渊源等,都留下了许多令人回味的文化特色。安国药市仿佛也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 【保定故事】名山秀水清西陵

    公元1726年,雍正皇帝坐稳江山后,就开始为自己的身后事做准备了。喜欢标新立异的雍正在众多兄弟中素来人缘不好,就连一母所生的十四弟都合不来,只和十三弟允祥对脾气。于是,他将为自己选择风水宝地的重任交给了允祥。允祥按照顺治留下的祖制,在遵化找了一圈,发现九凤朝阳山不错。可惜,有风水大师和他唱反调,说那里“形局未全,且土带砂石”,本来就不想和父祖同葬一地的雍正正中下怀,遂命允祥继续找。允祥明白了雍正的圣意,就带人到易县查寻,终于在永宁山太平峪找到一处上好陵地。允祥奏称,此处依山傍水,乃“乾坤聚秀之区,阴

  • 【保定故事】摇红涤翠古莲池

    古莲花池位于保定市区最繁华的裕华西路,始建于金正大四年(1227)。当时的保定遭受了战争巨创,已成一片废墟。蒙古军中的汉将张柔坐镇于此,重建了保州城。其部下千户乔维忠在此建园,取名“雪香园”,成为其私家园林。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保定地震后雪香园一度荒废。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保定知府张烈文重建。万历十五年 (1587),知府查志隆再次扩建,提出要以莲池池水为“水鉴”,以激人励己“秉政应鉴之碧水苍天”,故莲池又有“水鉴公署”之雅号。由于池中荷花经久不衰,故明代以后俗称“莲花池”,成为官绅文士雅集的重要场

  • 端午节,老话说“三人要躲午”,指哪三人?如何躲?

    在诸多传统节日中,端午节是最具“文化”特色的节日。其他方面暂且不说,仅端午节的别称就有二十多个,可以说是位列中国传统 节日之首,譬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女儿节、午日节、诗人节、灯节等。 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诗人屈原,屈原在农历5月初5这一天投江自杀,屈原死后,老百姓纷纷把用辽叶包好的粽子投向水里,怕水中的猛兽吃了屈原。为了寻找打捞屈原的尸体,人们还制造了一种叫“龙舟”的长船。所以每到端午节,就流传下来了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同时在民间有句老话:“

技术支持: 创和全网营销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