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万象 >>国学文化 >> 盘它!藏在诗词里的“三春”有多迷人?
文史万象
更多
详细内容

盘它!藏在诗词里的“三春”有多迷人?

时间:2020-03-07     作者:保定老年网   阅读

  “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

    近日,春天的氛围越发浓厚

    疫情限制了人们的脚步

    却不能阻挡对春日的向往

   看看诗人们笔下的春天有多美——

   据《吕氏春秋通诠》所载,春季三月,第一月为孟春,第二月为仲春,第三月为季春。

    孟春

    孟春即春季的首月,也是农历一月。农历一月也叫正月、端月,那时秦朝为避始皇之忌讳,正与嬴政的“政”谐音,故而把正月改为端月。

  《礼记·月令》:“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

  《后汉书·冯衍传》中说:“开岁发春兮,百卉含英。”这里的“开岁”也是指农历一月。

   宋代张栻在《立春偶成》诗中说,

律回岁晚冰霜少,

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

东风吹水绿参差。

     年终时候春回大地,冰霜减少,觉得眼前已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唐人苏味道在《正月十五夜》诗中描述,

   火树银花合,

   星桥铁锁开。

   诗人用火树银花比喻灿烂绚丽的灯光和焰火,描绘古时上元节的灯景。

   南宋卢梅坡在其诗《雪梅》中说,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诗人难写评判文章。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了梅花的淡淡清香。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诗中的早春,京城大道上的小雨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草沾雨后远看似青,近看却无的可爱景象。

   仲春

   农历二月为春季之中,所以叫做仲春。

  《尔雅·释天》说:“二月为如。”

   郝懿行义疏云:“如者,随从之义,万物相随而出,如如然也。”农历二月因而又称如月。

  《礼记·月令》:“雷乃发声,始电,蛰虫咸动,启户始出。”

   陶渊明笔下的仲春景色便是如此——

仲春遘时雨,

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骇,

草木纵横舒。

   春雨应时而降,春雷开始震响,冬眠的动物苏醒,草木开始自由生长。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人叶绍翁诗句中的红杏,花开二月故称杏月。

   南宋诗僧志南在其《绝句》中说,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杨柳吐青,天气转暖,剪剪轻风细细雨,悠然徜徉春色里,何等惬意。

   海棠不惜胭脂色,

   独立蒙蒙细雨中。

    陈与义笔下的《春寒》,与其说写春寒,不如说是咏海棠。道出了海棠傲然于风雨,雅致孤高的性格。

   季春

   春夏秋冬四季,三个月为一季,春季中排行老三,因此把农历三月叫做季月、季春。三月还有晚春、暮春、蚕月等别称。

  《礼记 月令》:“生气方盛,阳气发泄,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唐人张旭描写的景致为暮春季节,落英缤纷,好似溪水流霞,于是三月的别称又为桃月。

  杜甫在《即事》中描绘暮春的景象,

暮春三月巫峡长,

皛皛行云浮日光。

雷声忽送千峰雨,

花气浑如百和香。

    巫峡的暮春,白云映着日光,很是明亮。突然传来雷声,下起大雨,群峰笼罩在苍茫雨中,雨后的空气中充满了各种花香。

  杨万里在诗中描述春夏之交小儿追蝶的景象——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谁收春色将归去,

   慢绿妖红半不存。

  表达了韩愈面对春将逝去的体悟: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将会消逝,所以万紫千红展尽光彩。

  根据《吕氏春秋通诠》中的定义

   现在是春季的第二个月:仲春

   此时我们做好疫情防护、尽量减少外出的同时

  也要做好保暖工作

  静待疫情的“严冬”过去

  春天必将到来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技术支持: 创和全网营销 | 管理登录
返回顶部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