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何众多专家学者都来到易县这个普通乡村?时间:2019-11-26 2019年11月24日,群贤毕至、专家云集 河北省金石学会会长谢飞 河北大学历史学院硕士生导师吴磬军 河北师范大学教授赵生泉 保定学院教授徐占勇 易县文联主席李晓洁 易县作协主席李文通 耿左車、张洪印、高全福、于军、董瑞、王振林、杜久铭、杨卫东、关卿等众多专家学者, 北京、石家庄、保定、邯郸等地的文化工作者来到易县陈旺村。 为何专家学者都来到易县一个普通乡村呢? 河北省金石学会会长、河北省文物局原副局长谢飞签名。 易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霍玉鹏签名。 易县政协副主席耿左車签名。 画家张子伟签名。 1929年11月,马衡教授、常惠和傅振伦先生对燕下都遗址进行调查研究和试掘,这是对燕下都遗址最早的科学考古活动,也是燕文化考古学的发端。 为纪念燕下都考古调查90周年,在燕下都遗址附近的陈旺村召开燕文化论坛暨快雪时晴燕下都金石雅集活动。 开幕仪式现场。 易县文旅局副局长张东江主持开幕仪式。 易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霍玉鹏讲话。 易县燕文化研究会会长丁志刚介绍本次活动情况。 河北省金石学会会长谢飞宣布活动开幕。 燕文化论坛现场。 河北大学历史学院硕士生导师吴磬军(前者左一)主持此次论坛。 与会专家学者们就燕下都的历史地位以及考古学影响、燕下都的陶文研究、燕南长城与雄安新区、燕国历史与都城变迁、燕下都保护开发与县域旅游的全面发展、燕文化研究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系初论、燕文化的创新研究等13个方面进行发言,对燕文化研究发展具有指导性。 当天下午,部分专家学者实地参观考察了燕下都遗址“老姆台”。 河北大学历史学院硕士生导师吴磬军给大家讲解了燕下都遗址的基本情况及其历史价值。 远景燕下都遗址“老姆台”。 相关知识: 燕下都遗址位于县城东南,北易水河与中易水河之间,两条河构成了当年燕下都防御的天然屏障。虽剩遗址,但如今已成为燕赵文化的主要精神特质,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易县燕文化研究会成立于2016年,会长丁志刚,其宗旨是"在保护中传承,在创新中发扬",主要组织开展燕文化学术研究、交流、宣传及其他相关活动,协助开展燕文化遗址保护及研究,协助开展燕文化相关研究、展示。 透雕龙凤纹铺首衔环出土于易县燕下都老姆台遗址附近,推测是燕下都宫殿大门上的构件,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它不仅在于器形巨大,兽首主体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怪兽——饕餮,整体还雕刻了四对动物,造型精致生动,布局错落有致,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