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脉博览 >>诗文杂谈 >> 庆建国70周年有奖征文:太阳底下最美丽的职业
文脉博览
更多
详细内容

庆建国70周年有奖征文:太阳底下最美丽的职业

时间:2019-06-15     作者:刘玉凯【原创】   阅读

图片1.png

图为本文作者。

我们的共和国已经走过了艰难且不断辉煌的70个年头了。算一算,我在高校教师这一神圣的工作岗位上也走过了40年的路程。我一生最好的年华都是在教师的岗位上度过的。如果说人生的职业选择也是缘份,那么我认定:我是为当教师而生的,也愿意为这个职业而死;即使一生默默无闻,也心甘情愿。因为这是太阳底下最美丽的职业。

1946年4月出生。退休前,曾为河北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博士生导师。在河北大学曾就学于詹锳、韩文佑、魏际昌、蓝蒲珍等教授,学习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后在北京师范大学就学于钟敬文、潜明兹、许钰、张紫晨、陈子艾先生,修民间文学和民俗学。曾任河北大学中文系副主任,因事务繁忙,无暇兼顾行政与教学,请辞行政职务,获准后专心读书、教学和研究。长期担任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和学术带头人25年。在中文系开设多门课:现代文学作品选读、中国现代文学史、大学语文、钱钟书研究、鲁迅研究、民间文学、民俗学等。为研究生开设中国现当代小说研究、现代文学文献学、《鲁迅全集》导读、鲁迅研究、近代文学思潮研究、中国现当代诗歌研究、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等课。出版的著作多种。还曾兼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又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河北民俗学会副会长,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书法家协会会员。

记得我母亲曾对我说过:最善良的人才配当老师。”我的母亲和父亲都是善良的人,母亲出身书香门第,一生相夫教子,养育了我们五男二女,最后含笑地告别了我们。父亲在故乡当一辈子农民,也当一辈子会计,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从来不会向任何方面讨价还价。他是为共和国诞生做过重大贡献的人,在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的过程中,他是村里管着向前方战场送军鞋、送军粮、送给养的“财粮委员”,解放后也一直做会计,一生辛苦廉洁,留下了极好的口碑。二叔在解放战争中报名参军,立即投入战场,后来又参加抗美援朝。他们都是共和国的开国英雄。我出生于抗战胜利的年代,深刻地记得“八路军”(其实应该叫解放军了)的英姿与传统。

我很早就看过一部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里面有一位美丽的教师瓦尔瓦拉,在那个夜晚,她和情侣革命者马尔蒂诺夫在洋溢着紫丁香气息的大街上散步时说过,自己要去乌拉尔的一个小村当乡村女教师。别人不去,她却愿意“真心诚意地去”教孩子们。她一生经历了两次大的战争,而她最欣慰的永远是当个乡村女教师。她一生没有子女,把自己的人生献给了西伯利亚偏远山村,培养了一批批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才。她说:“我想讲述人类的尊严,生活是美好的。”后来,做了校长的瓦连卡头发虽然斑白。却欣慰地收到学生们从祖国各地写来的信件。她桃李满天下!她拥有美丽与阳光。

我为她平凡的事迹所感动。因为她很善良,每当想起她的善良,就好像一片春天的阳光那样美丽。我一直想成为她那样的人。

高中毕业时,班主任冯宝勋老师满怀激动地向我们轻声朗诵了一首诗《教师之歌》,到现在我才知道,那是华东师大的学生集体创作的作品。记得那正是一个春天,窗外的阳光也真是很好,“清晨的阳光,把山川河流染成一片金黄,祖国的大地上,汽笛吼鸣,钟声悠扬……”他眼里含着爱与不舍的泪水,诗,好像是从他的心中流出的:“医生、作家、演员,劳动模范、战斗英雄,他们都曾是我的学生,他们的事业里有着我的劳动。”“我是人民教师,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我愿以毕生的心血,灌浇得人类的花朵灿烂如锦,我愿以满头的白发,换来祖国的栋梁成荫成林。”我记得他将原诗结尾改动了一下,变成“太阳底下,这是最美丽的职业;我多么想一直工作三百年, 假如我有五倍的生命。”这是多么深切的爱,多么打动人心的一幕。这首长诗,是他的期待,也成为我的理想。我不但用红色的笔迹抄下来,至今留在手边。如今,可爱的冯老师已经走到了另一个世界,笑影却长留在我的记忆中。

大学毕业时,我想我应该到一个艰苦的地方实现自己的理想,当一个普通的人民教师。当我知道我被留校做教师时,我曾经拒绝留下;向系里的老书记申请到遥远的边地工作。我的班主任将我叫到办公室,说希望我留下来一起工作。我想老师说的一定有道理,就这样留下来了。母亲知道了这个决定说:“你这个人,让人放心,最适合当老师。”现在想想,这不是缘分是什么呢?

缘分归缘分,努力也得全靠自己。应该给自己的人生有一个设计。我从助教到讲师,到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我想到的是:以一生的奋斗对得起这个职业,对得起母校培养,对得起“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教师职业,不忘初心地贡献自己的一生。

我从教40年,时刻不忘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从而承担不断增加的教学任务。我在我们中文系讲授过多门新课。我担任现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25年间,领导与设计了学科的发展。1998年我带领的学科申报研究生点获得批准,后来发展成一个博士点,我成为硕士和博士导师。我问心无愧地完成了我这个年龄段应该承担的学科建设任务。这既是责任,也是使命。

作为一个教授,一个硕士、博士导师,心中有几条自律:

一、做得学生,方能做先生。学习无止境,当一辈子学生才能当好老师。既然当老师,就得做学生,我认为自己永远应该以学生的心理进取。我年轻时的习惯是注意听讲和做听课笔记。工作以后,仍然这样,我永远尊敬我的老师。我虽赋性不敏,但认真好学;我无过目不忘之特异功能,但是我有用烂笔头的勤学习惯。我近年出版的著作《学海梯航》,是我的拜师史,是我的进学录,也是我的人生碑记。我另外将出版的一本书《钟敬文先生讲演珍闻录》也是我北京师范大学学习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学习笔记。我不断做的学习日记已经有30多卷。

二、加厚基础,不断更新体系。当教师最容易固步自封。坚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让知识更新,才能够对得起学生,也对得起自己的职业。读书没有禁区,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各领域的学问结构和方法都争取有所涉猎,我确信术业有专攻,学问无疆界。只懂一隅而不及其他的学者难免画地为牢,闹出笑话。早年的鲁迅与陶成章、许寿裳等绍兴籍留日学生曾联名发出《绍兴同乡公函》,呼唤乡人“求知识于宇内,搜学问于世界”。以人类最先进的精华知识报效祖国。我了解老清华、北大的老先生,谁都是博学多能的。我的专业是现代文学,不能不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和语言文字,也不能不了解外国文学与理论。研究鲁迅,不了解庄子、韩非、屈原、嵇康、陶渊明、罗隐、司马迁、曹雪芹、吴敬梓、罗贯中行吗?不了解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高尔基、尼采、叔本华、罗素、别林斯基、卢那卡尔斯基、巴尔札克、莎士比亚,莫泊桑,行吗?

三、关心学生,做良师益友。学生学习不好,应该老师负责。我爱护我的学生,我会在必要的时候,尽我所能的帮助他们。不仅在学习上,也在生活上、学术上、就业上,也尽我的可能帮助他们。我对自己学生要求很严,我可以严厉地批评他们,但是从来也不埋怨学生。如果学生不爱读书、不会写文章、不懂学术规范,甚至不懂礼貌,老师应该加以教育,而不是事后埋怨。但是,只要是学生毕业了,他们就都是我的朋友,我不能够当他们一辈子老师。

四、一身清廉,不信歪理邪说。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我从来不接受非分的礼金。我多次在公开场合批评人们发表“腐败不可避免”的言论。我当研究生导师是有机会接受礼金的,但是,从来不敢临用这点小权。对付贿赂的处理办法是:第一、请对方告诉我是多少钱,清点之后,上交组织;第二、这个学生我肯定不收。此门就永远关死了。是好学生谁不喜欢,招来了后门学生,我怎么也是伺候不起。有人因此说我脾气不好,我也真不明白,只说我脾气好不好,为什么不说我的做法对不对呢?

五、教授没有老本,要创造新成果。当了教授,就不能是个教书匠。教书匠就是一辈子用几张卡片、一本旧讲义,要有所创造,有所发现,有所发明。中外有成就的教授谁没有自己的著作?多年来我致力于研究问题,坚持写作。写了几百篇散文与新旧体诗,出版了《鲁迅钱钟书平行论》《破解鲁迅》《出口成错》《成语文化》《学海梯航》《中国民间文学史·歌谣卷》《中国民间文学作品选·歌谣编》,我参加了《中国新闻传媒人物志》的编撰。另外我对钱钟书的全部诗词作了研究、注释、讲解,作了100多万字的“笺注”。我退休后也还有新的著作计划。我相信这些工作都是有意义的。回顾一生走过的路程,我的所有奋斗和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培养教育。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写下此文,以示感恩!

我坚信,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美丽的职业;我多么想一直工作三百年, 假如我有五倍的生命”……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技术支持: 创和全网营销 | 管理登录
返回顶部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