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书法家吕继文的诗书人生时间:2018-09-16 吕继文,一九六四年生人,号静逸轩主。自幼受家父熏陶,喜国学,好诗词,耽翰墨,爱品茶。其小楷书法取法高古,汲取诸家,得其神髓,方俊竣挺,秀中含清新灵动。其用笔方中寓圆,刚柔相济,传统功底深厚,结体清逸秀美。有明清小楷书法的严谨方正,也有魏晋小楷书法的雍容自信,更有现代人对书法形式的精致典雅追求。 一
优秀的人一般做什么都优秀。 他在大平原上长大,心里坦荡荡的,有着大平原一样的胸怀。 高高的个子,匀称的身材,结结实实的身板,眉清目秀的面庞,尽管刚过知天命之年,可他浑身上下依然透出一股刚毅,灵敏,俊美,洒脱的帅气。 他很讲究仪表。每天的服饰都干干净净,整洁利索。 他的办公室,也井井有条,一尘不染。 他和你相处,一举手,一投足,都做得恰到好处,让你感到很舒服、很惬意。 他很健谈。只要对了脾气,他像竹筒倒豆子一样,愿意把他的人生感悟说给你,与你一同分享。 他是河北建设集团天力劳务公司副总经理,平时工作很忙。 业余时间,他纵情自然,品茶吟诗。 业余时间,他挥毫泼墨,沐写书法。 他叫吕继文。河北清苑人。
二
继文出生在书香之家。 孩童时,当校长的父亲是乡里有名的“秀才”。逢年过节,白事喜事,写春联写挽帐那都是三里五乡“一把手”。 腊月里,村里写春联,父亲忙时几天都“落”不了地儿。 父亲忙不过来时,十来岁的继文便帮忙裁纸,并认真地看着父亲书写。 长期的熏陶,偶尔继文也拿起毛笔帮着父亲写,从此便与毛笔结下了不解之缘。 上初中时,偶然一个机会,继文读到了保定《学语文》小报,里面的文章很精彩,颇受中学生欢迎。 继文将自己的一篇题为“外婆家的枣”的作文,寄给《学语文》编辑部,竟然破天荒的发表了。从此,继文又爱上了文学。经常没日没夜地写稿,一心要当作家。 当时的乡党委书记史俊池是个文学书画都很有造诣的人。闻悉继文经常在小报上发表作品,便让人给继文捎口信让其到乡里一趟。 于是,一老一少便成了莫逆之交。 在史书记的倡导下,有着共同文学爱好的十几名青少年聚在一起,成立了《淀边》文学社,并出版了油印月刊小报,激发了一批文学爱好者的热情。 有所得,必然也就有所失。 偏科的后果造成了继文考取高中时落了榜。辍学后,他便外出打工,到省建公司当了名钢筋工。由于坚持学习,并在业余时间自修了建筑管理专业,取得了大专学历。 继文的写作才华和踏实肯干的人品,逐步被当时的领导认可,提拔到管理岗位。后又评为高级工程师、人力资源管理师和评标专家。 橱子里一摞摞的获奖证书,浸满了继文几十年的心血和汗水。也为他日后业余时间的爱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
当今,在书法界被誉为“怪笔”的著名农民书法家耿存良,现为中国书法研究院艺术委员会委员。自幼酷爱书法,尤以左手反书深受书法同仁及爱好者喜欢;并能左右开弓,双手同时挥舞妙笔,红遍大江南北。 耿存良是继文的同村邻居发小。他也是继文父亲的“得意门生”。 继文工作忙碌,朋友甚多。当年,存良尚未出名,继文抽出时间帮他作了网站,并特意写了首藏头诗相赠: 耿君燕赵淀边生, 存厚修身蕴才情; 良师益友舞文墨, 怪才左手反书形; 笔下云烟真行草, 誉载奇绝左右功; 中华少有双书者, 华夏更无几人同。 2009年春,应山东苍山一家政法单位之约,继文利用节假日约上存良一同前往。 笔会期间,继文才思敏捷,稍加思索便为苍山公安作藏头诗一首: 铁腕柔情在, 警民维治安; 雄姿震悍匪, 风流铸心丹; 除涤世间恶, 暴强心胆寒; 安得百姓乐, 良誉洒苍山。 存良挥毫泼墨,双手左右开弓,书写四尺整张书法一幅,博得干警一阵掌声。 苍山小住,名声叫响。县里联通宾馆的老板闻名而至,坚持要继文出词存良手书,以便留作纪念。 眨眼儿功夫,一幅“联五湖宾客 通四海财源”的行书便摆在了宾馆老板面前,激动惊讶地老板直竖大拇指。
四
继文喜欢静。他喜欢那种“一方庭院幽深处,半卷闲书一壶茶”的生活。 节假日, 许多时候,到远处的名山观景。去近处的山野寻石。 在家中,他沐浴净手,在一隅手握管笔,修为抄经。 他写一字诗: 一砚一宣一管笔, 一炉一琴一壶茗; 一案一灯一古卷, 一诗一书一生情。 他不喜喧嚣,淡泊名利。他醉心自己的情怀世界,他有一首翰墨情的小诗来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悟: 不慕繁华远尘嚣, 幽坐书轩自逍遥。 静聆禅韵闲磨砚, 轻展素笺慢铺毫。 古帖数卷慰痴梦, 孤灯一盏伴清宵。 笔写人生听万籁, 翰墨情深何寂寥?!
有玲珑巧石。有奇花异草。心灵手巧的继文一会儿就象变魔术般搭起一座小桥流水的假山盆景。于是小诗一首“题盆景”又诞生了: 珍稀名木小叶檀, 移栽盆中做景观。 一座灵塔石边立, 三羊送瑞碧草间, 吟诗论道逍遥士, 尽在盈尺小林园。 闲来案头赏微景, 逸趣情怀伴悠然。 朋友知道继文喜欢奇石,送其一块唐河石。石上有一图案酷似岳飞庙中秦桧下跪的形状,遂名其为“跪石”,并赋古风一首: 当年风波害忠良, 今朝下跪石中藏; 虽经千年冲刷苦, 唐河难洗黑心肠。
生活中,继文是个巧手心细之人。在他眼里,处处是美景,人间皆入诗。 其实,继文是活到了一种层次,一种心态,一种境界。 细数身边之人,这种境界不是一般人都能达到的。
五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在古城书画圈儿,继文有很多同道朋友。 继文经常利用周末组织这些书画友人在一起切磋技艺,谈诗论道,品酒评茶。 著名书画家冉江是个多面大家。其书法、绘画、泥塑、面塑、木雕等作品,精美绝伦,才博艺精。 一次书道友人聚会,冉老为继文书写一幅书法作品,落款时问:“你这书画创作室,雅号叫什么”。 继文不失时机的说:“还没有,请冉老给题一个吧”。 冉老看了一下四周十几位书画同道,不假思索的说到:“这么多才子都来你这聚会,群贤毕至之地啊,那就叫“群贤堂”吧?” 好,就叫群贤堂。冉老饱蘸浓墨,大笔一挥,三个大字定格在继文的创作室。在冉老题写时,继文即兴赋打油诗一首: 周末相聚群贤堂, 舞文弄墨情意长。 小吕无才成堂主, 愿以真诚汇八方。 从此,继文便被同道戏称为“堂主”。
书法大家司景文走遍大江南北,受约四处讲学,墨宝被追捧。 2009年春,景文先生组织的景文书画院、安州书画院和山东圣府书画院三家在保定联合书画展览中,大家云集。中午宴会上,景文先生让继文一展身手。继文略加思索,赋得古风一首: 三院联展翰墨香, 雅会良朋磋技长。 虽无茂林修竹水, 何妨玉盏话流觞。 以文会友交知己, 品书论道意飞扬。 古城诚邀圣府客, 常叙兰亭共韶光。 吟罢,赢得全场掌声四起。
世上没有随随便便轻而易举的成功。 继文写过两首同题为“静修”的小诗,也算是对他自己多年来夜夜临写楷书古帖的真实写照和剪影描绘: (一) 一壶清茗一炉香, 一曲神韵静心房。 一张素笺一砚墨, 一卷诗书伴夜长。 (二) 倚窗品茗闲赏月, 对灯弄墨静临帖。 梵音数曲修禅道, 拥书一梦化庄蝶。
六
板凳坐得十年冷。 宝剑锋从磨砺来。 河北建设集团的名誉董事长李宝元先生,曾是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同时也是个非常爱惜人才的企业老板。 偶然间,宝元董事长发现了集团中有一个诗歌和楷书都写得极为了得的大才子吕继文,尤其是继文写的小楷心经,非常喜欢。 于是,吕继文沐抄的楷书《心经》便成了集团与客户单位来来往往自产自销的文创“礼品”。 宝元董事长逢人就讲:这是我们集团的“土特产”,自己职工写的。眉眼儿里透着自豪。 慧眼识英才。 吕继文遇到了个具有一双慧眼的好领导。 去年,首届全国纪念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创立30周年建筑业书画大赛,吕继文的《心经》金粉楷书一举夺得铜奖。并与全国著名书画家欧阳中石、李铎、张海、苏士澍、范曾、刘大为、韩美林、田伯平、张书范等人的特约作品,收入同一书画集。
几年来,继文工作之余拉拉杂杂写了五百余首诗。他心里有个小目标:退休前,精选小诗三百首,准备用自己的书法书写自己的小诗,然后结集出版 ,完成自己的夙愿。 吕继文在保定书画圈有了点小名气。截止目前,他的小楷心经已出手几百幅。海内外各界著名人士也慕名前来请购。 有一位新加坡的周姓华裔企业家回国后,特地赶到保定河北建设集团,找到吕继文,态度诚恳的说:吕先生,您这作品是国宝啊!钱不是问题。您开个价儿,卡号给我,我给您转。我需要十份。 吕继文腼腆的笑了笑说:很感谢您的认可。单位从我这儿什么价格拿,我也怎么给您。我不会多收您一分钱。 这就是咱中国人。这就是咱大陆故乡人! 也难怪,谁让吕继文心眼儿这么实诚呢?! 真不知道,继文面对这个华裔企业家客户又会酝酿出一首什么小诗。 上一篇国庆二十周年留念照片下一篇20年前难忘的旅游:游览瑶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