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脉博览 >>书画天地 >> 求真 求深 求新 能诗 能书 能画——记著名书法家赵凤桐
文脉博览
更多
详细内容

求真 求深 求新 能诗 能书 能画——记著名书法家赵凤桐

时间:2018-08-03     作者:韩振兴【原创】   阅读

S5008041.JPG

书画家赵凤桐先生近照。

保定人熟知赵凤桐。这不仅因为他是一位根植于燕赵大地和唱响乡土情怀几十年如一日的本地书画家,还因为《赵凤桐书画作品选》出版后,大家更知道他能诗、能书、能画。具有总揽诗、书、画为一身的高深造诣和艺术修养。以至于体现出他那种对艺术求真、求深、求新的追求和攀登精神。

他在青少年时期就以求真的态度,学诗做画,为以后的艺术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谓求真,就是点滴积累,潜心钻研,不尚浮躁。赵凤桐于1947年出生于定州西四旺村的一个清贫之家,其父赵普写得一手好字,又重视诗书学问,使他从小就对诗书产生爱好。他4岁时,父亲徒步70余里到县城为他买回第一份教材:一张《中国地图》,一张《世界地图》,孝他背诵名山大川,了解小村以外的广阔世界。6岁时他又受教于村中一位书法功底颇深的老秀才赵连城,打下了扎实的书法基础。该人很早就表现出在绘画方面的良好天赋,五、六岁时看到村民欢送抗美援朝的新兵入伍和敲锣打鼓送公粮的情景,他幼小的心灵就如有所悟,不声不响的跑回家去将这些动人场景画了下来,居然有几分神似,惹得乡亲们竞相传看。聪明的天资加上浓厚的兴趣,使得他勤学苦练,对名家字贴广泛临习,细心揣摩,少年时代便闻名于村围的十里八乡。196417岁的赵凤桐考入河北省工艺美术学校,后又进修中央美术学院参加靳尚谊先生举办的油画进修班,从此艺术殿堂里又多了一位好学不辍的求索者。求学期间他书画兼攻,尤以学苏、米、黄的字最为用心,看到一个心爱的帖子,虽数遍临摹,手酸背麻也乐在其中,这对他日后形成自己的风格大有裨益,也为他不断走向新境界打下了良好基础。他在保定的书画界堀起后,但他仍以求真的态度和精神对待自己。1978年,他应邀到长沙全国工业品博览会上为河北省馆书写前言时,刚满而立之岁,那劲健潇洒,形神兼备的墨迹却震动了在场的前辈和同行,然而他依旧执着,依旧孜孜以求,似乎面前的路永无尽头。

言艺术必然“求深”,这是赵凤桐能够在书法界成名立足的根本原因。当今活跃在艺术圈里的众人中,欺世盗名者有之;拉大旗做虎皮吓唬人者有之;名过而实不至者有之;蜻蜒点水浅尝辄止者有之。而赵凤桐埋头苦钻,学而不厌,对自己每幅作品的要求,都是深无止境。赵风桐是性情中人,书画是性情中的事,于是我们从作品中看到他如火的激情,纵横的豪情,为一幅画作倾注全部精力与心血,从不敷衍。如他的作品《墨梅》先以淡墨行草写入王冕的《梅花》诗,后蘸重墨大书《墨梅》二字作为整幅作品的主体,小字如点点梅花散落纸上,大字如老树虬枝,浓淡相间,疏密相宜,那种淡远疏落的唯美境界令人叹为观止。作品《万仞天关》则以雄浑大字入纸,再把自己创作的强化主题的诗词作长款挥洒落墨,又以几笔丹青勾染于纸背,以补气脉贯通,使诗、书、画融为一体,淋漓酣畅,相得溢彰,充分体现了作者对诗、书、画兼工的深度理解。表现作者驾驭诗、书、画艺的才气。

技法的不断求新,为赵风桐的绘画,书法填充了更加丰富的营养。古人说“书画同源”,而赵凤桐则吸收古人及前辈的精华,创造出自己的技法与理论,他认为中国画的突出特征是“以写为法、以骨为质”,笔墨是中国画的基本形式语言。因此,他大胆创新,充分发挥书法运笔的凝聚与疏朗,起收与张力而极尽刚柔变化,同时把握墨色的层次,虚实和枯润关系,从容、轻松且满怀激情地描绘其视觉感受与诗意相融合的绘画艺术作品。兴起笔落而得心应手,勾勒渲染而挥洒自如,于是让我们看到了“峰峦出没,云雾显晦,不修巧趣,皆得天真的大千世界”。欣赏中我们不难发现赵风桐才思敏捷,拥有丰厚的文化修养,且富于生活感悟和创作激情。且看他所擅长的行草,那种滞涩有韵,拖笔增奇的意趣,分明是诗的意境与绘画造型意象对书法艺术的密切影响,敢于“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疏则空灵无物,密则笔透重围,不计一横一竖之得失,而求整幅作品的气韵与内涵。这不单表达了他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继承,而且也表达了他着力通过创新,对传统文化促进与发展的毅力和决心。

赵凤桐的绘画法中西合璧。山水画《石门瀑布》气势磅礴而层次分明,显然汲取了西画手法。《百里峡》形象浑朴,意境深遂,有石鲁西安画派的影响。《幽谷》《雨后》等,皆别具新貌,自成一格,虽多为施笔粗放及泼墨点彩之作,但不失大幅整体小景大气而匠心独运。《莲池胜景》为巨制力构,择取古城典型景色,将花卉题材与大空间场面和恣意倾泻的情感汇集于一体,演奏成和谐动人的乐章。写意花卉《占尽春色》之牡丹,《报春》之红梅,《新雨》之蕉竹等,均笔丰墨厚,形神兼备,展示着书法入画之妙用。

看过赵凤桐的作品,让人感到少了些涂抹的匠气,而多了些文人的笔意。确实是书中有画、画中有书,笔走龙蛇,情感如瀑。从而让我们想到一位名人,为他写的那首诗,是那样真功的赞美着赵凤桐的每幅作品:有书无画不精神,有画无诗俗了人。书成画就诗吟罢,三绝淀出一枝春。

附书画作品: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技术支持: 创和全网营销 | 管理登录
seo seo